《论语点睛》之二十二:一言可蔽诗三百 作者:余东海 来源:作者授权 儒家网 发布 时间:孔子二五六六年岁次乙未年七月十二日癸酉 耶稣2015年8月25日 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为政篇》第二章) 孔子说:“《诗经》三百篇,用一句话来概括它就是:思无邪。” 《诗》三百,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情者见情,欲者见欲,怨者见怨,怒者见怒,淫者见淫。但孔子对《诗》的概括评论则是:思无邪,认为各种情欲怨怒的表达,也都发乎情性之正,符合人情之常。 或将邪字解为“徐”,谓“毫无伪托虚徐之意”。显然是错解了。无邪,意谓思想情义无不诚正、中正,所谓“国风好色而不淫,小雅怨诽而不乱。”(史记)、“乐而不淫,哀而不伤”(八佾)。伊川说:“思无邪者,诚也。”诗经是圣经,当然是“修辞立其诚”的。 所谓极高明而道中庸,儒家的高明建立在正常的基础上,故对常情常欲常理常道十分尊重,认为它们都是正当的。世俗学者对此往往不了解,熊十力也曾有疑。他说“到后来,自己稍有长进,彷佛自己胸际有一点物事的时候,又常把上述孔子底话来深深体会,乃若有契悟”。他在《与某报》中写道: “至于思无邪的说法﹐缘他见到宇宙本来是真实的﹐人生本来是至善的。虽然人生有很多不善的行为﹐却须知不善是无根的﹐是无损于善的本性的。如浮云无根﹐毕竟无碍于太虚。吾夫子从他天理烂熟的理蕴去读诗﹐所以不论他是二南之和﹐商颂之肃﹐以及雅之怨﹐郑之淫﹐唐之啬﹐秦之悍等等﹐夫子却一概见无邪思。元来﹐三百篇都是人生的自然表现。真淫美刺的各方面﹐称情流露﹐不参一毫矫揉造作﹐合而观之﹐毕竟见得人生本来清净。” 这一段话,值得众多文字和道德洁癖患者深长思。诗经中明明有不少描写淫奔和发抒忿恨心情的诗,有许多讥刺政治社会昏乱的诗,怨恨至深,但孔子认为都不过分,不非礼,都无邪,如熊师所说,真淫美刺都是民众的真情流露和人生的自然表现。 无邪则真诚。明朝瞿佑《归田诗话序》写到:“古诗《三百篇》,孔子取《思无邪》一言以盖之。夫思无邪者,诚也。人能以诚诵诗,则善恶皆有益。学诗之要,岂有外于诚乎?” 无邪则忠信。陆游《杂感》: 孔欲居九夷,老亦适流沙。 忠信之所覃,岂间夷与华。 况我州闾间,相视等一家。 老稚各自力,勉蹈思无邪。 孔欲居九夷,典出《子罕篇》。老亦适流沙,古籍多说老子晚年去了流沙之西。陆游借此强调“忠信之所覃,岂间夷与华”之理。民吾同胞,人人平等,忠信之所至,华夷无不仁,天下如一家。勉蹈思无邪,就可以建立和深化忠信之德。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