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 儒学 > 儒学研究 > 其它 >

【余东海】《论语点睛》之三:老老实实就是智

http://www.newdu.com 2023-01-27 儒家网 newdu 参加讨论

    
余东海

    作者简介:余东海,本名余樟法,男,属龙,西元一九六四年生,原籍浙江丽水,现居广西南宁。自号东海老人,曾用笔名萧瑶,网名“东海一枭”等,著有《大良知学》(贵州人民出版社2010年版)《儒家文化实践史(先秦部分)》(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13年版)《儒家大智慧》(上海三联书店2014年版)《论语点睛》(中国友谊出版社2016年版)《春秋精神》(中国友谊出版社2016年版)《四书要义》(中国友谊出版社2016年版)《大人启蒙读本》(中国友谊出版社2016年版)《儒家法眼》(中国友谊出版公司2017年版)等。
    

    《论语点睛》连载之三:老老实实就是智
    作者:余东海
    来源:作者授权 儒家网 发布
                首发《广西老年报》
    时间:乙未年正月廿四
                西历2015年3月14日
      
    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为政篇》第十七章)
    孔子说:“仲由,我的教诲你明白吗?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是智慧。”
    知之为知之,不要故作谦虚,明明知道也说不知道;不知为不知,有一分证据讲一分话,不轻言不懂得、没有把握的道理,不妄言不熟悉、没有了解的事物,知一说一,知二说二。这是君子的品德要求。
    在《论语·子路篇》中,子路不知道“正名”的重要性,认为孔子太迂腐了,孔子就批判并提示他:“野哉由也!君子于其所不知,盖阙如也。”君子对自己不知道的事,该先存疑,不要乱说。可见子路这种人有“强不知以为知”的毛病。朱熹说:
    “子路好勇,蓋有強其所不知以為知者,故夫子告之曰:我教女以知之之道乎!但所知者則以為知,所不知者則以為不知。如此則雖或不能盡知,而無自欺之蔽,亦不害其為知矣。況由此而求之,又有可知之理乎?”(《四书集注》)
    《雪涛小说》中有一个“强不知以为知”的小故事:
    北人生而不识菱者,仕于南方。席上啖菱,并壳入口。或曰:“啖菱须去壳。”其人自护其短曰:“我非不知,并壳者,欲以清热也。”问者曰:“北土亦有此物否?”答曰:“前山后山,何地不有!” 夫菱生于水,而曰土产,此坐强不知以为知也。
    这种不懂装懂的做法与表现,在现实生活中颇有普遍性与代表性。故事主人公不懂装懂,是为了自护其短,发人一噱而已,但很多时候,不懂装懂自欺欺人,会给他人和自己造成严重的后果。佛教戒妄语,言语不诚实,自欺欺人,叫做妄语。于圣道未得言得,未证言证,就是“强不知以为知”的典型表现,属于大妄语,罪业很重。
    佛教强调,如来是真语者、实语者、如语者、不诳语者、不异语者。儒家圣贤君子更当如此,任何时候都为自己的言论负责。《中庸》说诚者天之道,诚之者人之道,不诚无物,将诚德提到道体的地位。不妄语自是诚德题中应有之义。
    值得注意的是,一些人喜欢引用孔子这句话来告诫为人为学要谦虚,要敢于承认自己的无知,但忽略了“不知为不知”前面一句是“知之为知之”,忽略了谦德之前还有诚德。明明知道却说不知道,不诚实,也是不智。
    《荀子-儒效篇》:“知之曰知之,不知曰不知,內不自以誣,外不以自欺。以是尊賢畏法而不敢怠傲,是雅儒者也。”此即夫子誨子路之義。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