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东海】命运共同体论
| 余东海 作者简介:余东海,本名余樟法,男,属龙,西元一九六四年生,原籍浙江丽水,现居广西南宁。自号东海老人,曾用笔名萧瑶,网名“东海一枭”等,著有《大良知学》(贵州人民出版社2010年版)《儒家文化实践史(先秦部分)》(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13年版)《儒家大智慧》(上海三联书店2014年版)《论语点睛》(中国友谊出版社2016年版)《春秋精神》(中国友谊出版社2016年版)《四书要义》(中国友谊出版社2016年版)《大人启蒙读本》(中国友谊出版社2016年版)《儒家法眼》(中国友谊出版公司2017年版)等。 |
命运共同体论 作者:余东海 来源:作者惠赐《儒家邮报》 时间:孔子2565年暨耶稣2014年5月20日 目录 一、西哲名言 二、民胞物与 三、自他不二 四、爱有差等 一、西哲名言 “谁都不是一座岛屿,自成一体;每个人都是那广袤大陆的一部分。如果海浪冲刷掉一个土块,欧洲就少了一点;如果一个海角,如果你朋友或你自己的庄园被冲掉,也是如此。任何人的死亡都使我受到损失,因为我包孕在人类之中。所以别去打听丧钟为谁而鸣,它为你敲响。” 这一段常被人引用的名言,出自英国诗人约翰多恩之手,原是一首诗,题为《没有人是孤岛》。李敖的翻译是: 没有人能自全, 没有人是孤岛, 每人都是大陆的一片, 要为本土应卯。 那便是一块土地, 那便是一方海角, 那便是一座庄园, 不论是你的、还是朋友的, 一旦海水冲走, 欧洲就要变小。 任何人的死亡, 都是我的减少, 作为人类的一员, 我与生灵共老。 丧钟在为谁敲, 我本茫然不晓, 不为幽明永隔, 它正为你哀悼。 约翰多恩生于1573年,死于1631年,生前诗名不显,直到一战前后,人们才重新注意到这位诗坛奇才。海明威就曾把上面这首诗中的一句用作他一本小说的书名,即《丧钟为谁而鸣》。《没有人是孤岛》是一首描写个体和整体关系、表现诗人的同情悲悯和博大情怀的诗。人类作为一个个整体是息息相通血脉相连的。 多数读者和引用者往往仅从情感和象征的层面理解这首诗,实有牛嚼牡丹牛饮龙井之嫌。不知作者写作时是灵感闪光妙手偶得,还是对人类的自性、生命的本质确有其深入的认识,此诗蕴蓄深厚的哲思,涉及世界观,与儒家“民胞物与”之说颇为默契。 陆九渊说得好:“东海有圣人出焉,此心同也,此理同也;西海有圣人出焉,此心同也,此理同也;南海北海有圣人出焉,此心同也,此理同也;千百世之上有圣人出焉,此心同也,此理同也;千百世之下有圣人出焉,此心同也,此理同也。” 这个约翰多恩和后文提到的施韦泽,都堪称西方圣贤。 二、民胞物与 “民胞物与”成语出自张载著作《西铭》,原话是:“乾称父,坤称母;予兹藐焉,乃混然中处。故天地之塞吾其体,天地之帅吾其性,民吾同胞,物吾与也。”意思是说,乾元称作万物之父,坤元称作万物之母。我如此微小,却混和乾坤于一身而处于天地之间。所以充塞于天地之间的气,形成我的身体,统帅天地万物的天道,就是我的本性,人民是我的同胞,万物皆与我同类。 人类集成形形色色的集体,小则家庭、家族、宗族,大则民族、国家、社会、天下,都是集体,各种各样组织也是集体。一个集体就是一个有机的系统,一个系统就是一个命运共同体。大而言之,人类就是一个大集体,大共同体。 命运共同体这个概念是东海于2012年4月6日一则微博【同体】中提出来的。我说:个体而言,身心是命运共同体;小而言之,家庭是命运共同体;大而言之,国家是命运共同体;再大而言之,人类是命运共同体;更大而言之,所有生命是命运共同体;极而言之,宇宙万物是命运共同体。修身是追求身心和谐;亲亲仁民爱物,是致力家庭社会人类生命和宇宙万物的和谐。 《礼记礼运篇》说:“故圣人耐以天下为一家,以中国为一人者,非意之也,必知其情,辟于其义,明于其利,达于其患,然后能为之。”意谓圣人能够将天下看成一家,把国家看成自己,并非主观臆想,而是能知道生命本质真相,洞晓其中义理,明白利益和忧患之所在,才能做到这个地步。 懂得了“中国一人,天下一家”之理,自然充满恻隐之心,深怀仁爱之情,吉凶与民同患,以天下为己任。《尚书》:“一夫不获,则曰时予之辜。”《孟子·离娄下》说:“禹思天下有溺者,由己溺之也;稷思天下有饥者,由己饥之也;是以如是其急也。” 《西铭》说:“凡天下之疲癃、残疾、孤独、鳏寡,皆吾兄弟之颠连而无告者也。”王阳明说:“一夫不获,若己推而纳诸沟中者。”段正元《外王刍谈录》说:“天下有溺者,犹己溺之也,天下有饥者,犹己饥之也,若己推而纳诸沟中。一夫不获其所,则有不安,故曰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也。” 爱人就是爱己,害人必将害己,通过损人利己得到的利益越大,对自己的危害也将越大。不少人懂得,坑家人就是害自己;但很多人不懂得,坑国人也会害自己。在一个命运共同体里,厄运和痛苦是会相互传染的。把绝大多数国民压成弱势群体,是政治的弱智,等于深挖自家的墙脚,必然恶化自己命运。 一个家庭,一人立功全家光荣,一人作恶全家蒙羞,兄弟阋墙易招外侮,弑父杀母终将自绝;一个国家也一样,一荣俱荣一损俱损。贫富强弱若过度悬殊,富强阶层就后患无穷,民不聊生之后继之以官不聊生,“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之后继之以“天街踏尽公卿骨”,这是历史规律或者说因果律。 你置身于某个家庭和国家,这个家庭和国家的命运就与你个人命运息息相关;一个家庭有一个家庭的共业,一个国家有一个国家的共业,作为这个家庭或国家的一份子,必然受到家庭和国家共业的影响。作为人类一份子,你的命运必然受到人类共业的影响。美国前总统肯尼迪说得好:“只要有一个人被奴役,全世界都不自由;只要有一个人被侮辱,整个人类都失去了尊严。” 更大而言之,地球是一个大命运共同体,地球的一切与人类命运息息相关。再大而言之,宇宙就是一个大命运共同体。宇宙万物与人类命运都有关联。孟子说“万物皆备于我”, 陆九渊说:“我心即是宇宙,宇宙即是我心。”又说:“宇宙内事乃己分内事,己分内事乃宇宙内事。” 我在《天人感应论》中指出,宇宙是一个大系统,相互之间有着先天性的联系,人与人、人与物、人与天都存在着各种因果感应关系,故宇宙生命是一个息息相通的命运共同体,也意味着万物有某种共同点,有可以相通处。现象界的一切无不在因果之网中。 现代环境伦理中有一条尊重自然原则。现代系统科学和环境科学认为,人是自然生态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自然系统的各个部分是相互联系在一起的,人类的命运与生态系统中其他生命的命运休戚相关。所以,人类对自然的不尊重实际上就是对人类自己的不尊重,对自然的伤害实际上就是对自己的伤害。 万物一体、天人合一、万法归一、理一分殊、天人感应、民胞物与、天地万物一体之仁、我心即是宇宙、宇宙即是我心等等说法,似乎很深奥,其实皆儒家常理。只要解悟了自性,一切就迎刃而解砉然贯通。 王阳明说:“大人者,以天地万物为一体者也。其视天下犹一家,中国犹一人焉。若夫间形骸而分尔我者,小人矣。大人之能以天地万物为一体也,非意之也,其心之仁本若是。”又说: “是故见孺子之入井,而必有怵惕恻隐之心焉,是其仁之与孺子而为一体也。孺子犹同类者也,见鸟兽之哀鸣觳觫,而必有不忍之心,是其仁之与鸟兽而为一体也。鸟兽犹有知觉者也,见草木之摧折而必有悯恤之心焉,是其仁之与草木而为一体也。草木犹有生意者也,见瓦石之毁坏而必有顾惜之心焉,是其仁之与瓦石而为一体也。”(《大学问》) 三、自他不二 从命运共同体的层面着眼,就不难理解“古之学者为己”的真义,不难理解道德追求与利益追求的一致性,即道德本身内涵着根本和长远的利益,也就不难理解损人不利己、害人即害己的道理。通过损人害人获得的利益必然是物质、表层而短暂的,必然持而不坚坚而不久,且难免后患重重。 为人为己,一体同仁,同归于仁性,换言之,利己利他都是人之本性的作用。只要不损人,利己也是利人,利己也有功德,道理很简单,人类是个命运共同体。只要不违背基本道德原则,每个人的成功,都有利于社会进步和文明提升,每个人的发明创造,都是对人类的造福。 例如,无论谁无论出于什么动机发明了电,光明属于全人类。每一个人都是人类的一份子,每一个人的成功都是人类的幸运,都有助于人类的文明进步和福祉提升---当然,前提是手段非恶,不损人。 懂得了这个道理,利己主义和利他主义的错误就一目了然了。利己主义有己无他,“拔一毛而利天下,不为也”, 毫不利人专门利己,不知利益他人和社会,也有利于自己;利他主义“摩顶至踵以利天下”,毫不利己专门利人,不知利益自己也有利于他人和社会。两种学说都将自他割裂开来甚至对立起来了。关于利己和利他的关系,我有一《自他偈》写道: 利他不碍利己,利他就是利我。 助人福德多多,皆是同胞一家。 他人幸福无忧,自己不在话下。 能够立人达人,自然己立己达。 一花引开百花,利己不碍利他。 一人立业成功,就业机会增大。 一人发明创造,造福万户千家。 任谁科技突破,都是利益天下。 共赢共生共发,利己就是利他。 维护自己权益,即是维护大家。 争取个人自由,即争自由中华。 一人见性证道,众生一口吞下。 该利己时利己,该利他时利他。 利他不必害己,利己不宜害他。 利己不要主义,利他不要高调。 坚持中庸之道,争取自他圆恰。 到了非常时刻,成仁取义当下! “仁者爱人”与“古之学者为己”,着眼角度和表达方式不同,却是殊途同归,为己与为人,自爱与爱人,同归于仁。人世间种种罪恶和人祸,归根结底在于不明“性与天道”,不明“民胞物与”、“万物一体”的奥义,不能自利利人和自立立人,而且热衷损人利己,以致最终害人害己。 世人常说:“世界上从来就没有无缘无故的爱和无缘无故的恨”。懂得了命运共同体的道理,就明白这句话的错误了,民胞物与,万物有缘,只是小人不知此中道理耳。 君子小人都有爱心,但同中有异。君子因为悟入“天地万物一体之仁”的境界,深明民胞物与的大义,其亲亲仁民的追求和己饥己溺的情怀,发于仁心勃勃不容已,至真至实。小人之爱则难免狭隘肤浅短视多变,缺乏饱满持久的内力。 更可怕的是,小人之爱往往动机、过程和结果皆不善。以爱的名义,甚至自以为是爱,实质则是私心恶意的改头换面。如文革中那些大义灭亲者,大多为了牺牲亲人利益自己,以大义为名,谋一己之私,所谓大义,实为大恶!众多爱国主义、民族主义、社会主义者,亦可作如是观。 四、爱有差等 天下一家,中国一人,万物一体,并非对所有人不分厚薄,更非将人与万物同样看待。墨子讲兼爱,平等爱人,儒家讲推爱,推己及人,推人及物。对于亲人是亲爱,孝顺父母,友爱兄弟;对于民众是仁爱,推爱,《尚书》说“保民”,《大学》说“亲民”。对于万物是爱惜。从亲爱亲人出发,推爱百姓,再推爱万物。 《论语》说:“弟子,入则孝,出则悌,泛爱众而亲仁。”孟子说:“君子之于物也,爱之而弗仁;于民也,仁之而弗亲。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孟子尽心章句上》)又说:“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大学》说:“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程颐说:“统而言之则皆仁,分而言之则首序。”这些都是爱有差等的经典表述。 爱物,即爱宇宙万物,爱大自然,一是爱惜动物,二是爱惜物产,“取之有时,用之有节。”(朱熹)珍惜自然资源,维护生态环境。仁及禽兽和草木。 《论语述而篇》说:“子钓而不纲,弋不射宿。”孔子钓鱼只用钓竿而不用网,射鸟不射巢中的鸟。 《史记·殷本纪》记载:“汤出,见野张网四面祝曰:自天下四方,皆入吾网!汤曰:嘻,尽之矣!乃去其三面祝曰:欲左,左;欲右,右;不用命者,乃入吾网。诸侯闻之曰:汤德至矣,及禽兽。” 这个故事也见于《吕氏春秋-孟冬纪-异用篇》,文字有所不同,并加评论说:“汉南之国闻之曰:汤之德及禽兽矣!四十国归之。人置四面未必得鸟,汤去其三面,置其一面以网其四十国,非徒网鸟也。” 《诗经》《行苇》讲睦亲敬老和仁及牛羊和芦苇,开篇说:“敦彼行苇,牛羊勿践履。”意谓芦苇丛生成一堆,牛羊不要去乱踩。《毛诗序》云:“《行苇》,忠厚也。周家忠厚,仁及草木,故能内睦九族,外尊事黄耇,养老乞言,以成其福禄焉。”汉鲁诗(见刘、王书)、齐诗(见班赋)、韩说(见赵书)三家更具体指出此诗专写公刘仁德。 周礼规定,田猎要遵守“时禁”和禁止滥杀,如不捕幼兽,不采鸟卵,不杀有孕之兽,不伤未长成的小兽,不破坏鸟巢。《周礼-地官》中有掌管狩猎事务的“迹人”,其职就是“禁摩卵者与其毒矢射者”,包括禁止猎取幼兽、怀孕的母兽,禁止攫取鸟卵、倾覆鸟巢和使用毒箭。这些规定是资于资源和生态的保护,也是仁心爱物的表现。 《礼记-乡饮酒义》说:“东方者春,春之为言蠢也,产万物者圣也;南方者夏,夏之为言 假也,养之,长之,假之,仁也。”内圣外王,总以仁及万物为言。 《传习录》中王阳明有一条问答论及爱有差等。 “问:大人与物同体,如何《大学》又说个厚薄?先生曰:惟是道理自有厚薄。比如身是一体,把手足捍头目,岂是偏要薄手足?其道理合如此。禽兽与草木同是爱的,把草木去养禽兽又忍得。人与禽兽同是爱的,宰禽兽以养亲与供祭祀燕宾客,心又忍得。至亲与路人同是爱的,如箪食豆羹得则生,不得则死,不能两全,宁救至亲不救路人,心又忍得,这是道理合该如此。又,吾身与至亲更不得分别彼此厚薄,盖以仁民爱物皆从此出,此处可忍更无所不忍矣。《大学》所谓厚薄,是良知上自然的条理,不可逾越,此便谓之义;顺这个条理,便谓之礼;知此条理,便谓之智;始终是这条理,便谓之信。” 理解了爱有差等之理,就可以消除施韦泽的疑惑了。 西哲施韦泽把爱的原则扩展到一切生物,他在著作《敬畏生命》中表达了自己的生命观:所有生命都是神圣的,因此每一个生命都有不可替代的价值。但他说:“敬畏生命的伦理否认高级和低级的、富有价值和缺少价值的生命之间的区分。”认为任何生命都是神圣的,不应对生命的价值序列有所区分,因此常常陷入一种两难境遇:为拯救人的生命而牺牲其他生命。他举例说: “我在一些土著人的沙滩上捉住了一只幼小的鱼鹰,为了从这些残忍的渔夫手中收下它,我出钱把它买了下来。可是这个时候陷入了困惑,是每天让这只鱼鹰挨饿呢?还是为了使它活下来,每天杀死许多小鱼?” 这一困惑其实多余。鱼鹰吃小鱼,小鱼吃虾米,自然秩序的规定,生态链条的必须,无关乎善恶,顺其自然可也。生命都有价值,价值有高低之别,人类高于动物,动物高于植物,故人权高于动物权,对人的爱超过对动植物的爱,都是情理之常。必要时为了人的生存而牺牲动物生命,理所当然,不得不然。 理解了爱有差等,就容易理解孟子对杨墨两家的严厉批判了。杨朱利己主义,不爱人,缺乏仁爱;墨学利他主义,爱人而缺乏差等,不分亲疏远近。两者都有违中道,都非理。 利己利人都是良知作用,两者相辅相成。因此儒家利己而反对利己主义,利他而反对利他主义。利己不碍利他,利他不碍利己;利己有助利他,利他有助利己;利己就是利他,利他就是利己,该利己就利己,该利他就利他。利己利他,同出于仁,同归于仁。 爱不能平等施与,不能将人与动物等量齐观。因此我说过,人权问题没解决,我不关心动物权;钓鱼台问题没解决,我不关心钓鱼岛。仁爱更不能“颠倒人物”,以人殉物,为了动物而牺牲人类。如佛教的以身饲虎、割肉喂鹰,就不为儒家许可。 综上所述可知,命运共同体意味着一荣俱荣一损俱损,个体和群体、人类和万物的命运都是相互影响而可以改变的;在同一个命运共同体中,不同部分和事物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有本末、体用、主次、重轻之别。要事倍功半改变命运,必须抓住关键。命运如果改变,关键何在,详见《改造命运论》。 2014-5-15余东海造于广西南宁独乐斋
(责任编辑:admin) |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