汶上县苑庄镇演马村的荣氏祠堂,是清朝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皇帝御旨为祭祀孔子七十二贤弟子荣旗所建。今尚存殿堂三楹,建筑为硬山顶式砖木结构,流龙脊顶,雕梁画栋,风格高雅别致。 大殿建筑,是由两个明柱支起的前出厦的大厅,使得大殿更加雄伟壮观;正脊全是带有龙拿珠花纹的大型砖块砌成的,滚龙屋脊;屋脊的两端和四角,都镶有不知名的神兽;两檐的椽子全是方框内“万福”字,美不胜收。 祠堂走廊东西两侧各竖立一通石碑,东头石碑立于清朝同治年间,西头石碑立于民国时期,都记载了重修家庙和重续家谱的经过。祠堂大殿屋门也是裹布黑漆的红牙大门,两边的对联是“世泽於今流汶水 家声自西住昙山”,横批“厌次世家”。 进门后全是方砖铺地,明间有一座磨砖块砌的约有四尺高的台子,上面修有木制的大佛龛。在佛龛的前面,是两扇花棂门,佛龛正中供奉着荣氏一世祖荣旗神位。佛龛前面是黑漆的长方形大桌,上有香炉,供后人祭奠之用。 荣旗就是荣子,字子祺,生于周景王三年(公元前542年),幼孔子九岁,春秋鲁国郕邑人(在今汶上县)。早年到洙水、泗河跟孔子学习,精通六艺,成为孔子七十二贤弟子之一。 孔子去世后,荣旗与众弟子为孔子庐墓三年。晚年抱道隐居,在汶水之阳的昙山(今汶上县白石镇境内)西北的厌次村设帐授徒,对弟子叹曰:“斯道兴废,此天运也”。周元王六年(公元前470年),荣旗逝世,葬于昙山西北麓厌次岭。 《史记·孔子世家》记载:“孔子以诗、书、礼、乐教,弟子盖三千焉,身通六艺者七十有二人”,其中的“孔门七十二贤”,是孔子思想和学说的坚定追随者和实践者,也是儒学的积极传播者。荣旗作为孔子七十二贤弟子之一,主要功绩是帮助孔子删《诗》、赞《易》、序《书》、定《礼》,共维斯道于不坠。 汉章帝元和二年(公元85年),下诏庙祀至圣孔子,名列七十二贤,配享东庑,命绘荣子像于太学。唐玄宗开元二十七年(公元739年),追封雩娄伯,并配享孔庙,牌位列东庑二十位。 宋太祖建隆元年(公元960年),御制荣子像赞曰:伯兹雩娄,务学实著,三千之位,七十是预,匪善莫行,惟德乃据,纪干前书,式彰厥誉。 宋真宗大中祥符二年(1009年)加封厌次侯,时任祠部员外郎梅询赞曰:圣人之徒,学者侁侁;彼美子祺,行修志淳;异端兹害,微言服勤;格于我宋,侯封是新。 明世宗嘉靖九年(1530年),追称先贤荣子,从祀文庙东庑。 清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蒙圣祖仁皇帝崇典,在汶上县演马村建荣子祠以衣衿世奉禋祀。时任光禄大夫、吏部尚书傅景兴拜撰《先贤荣子子祺先生碑记》:“孔子弟子荣旗,字子祺,《阙里志》记为鲁人,《汶志》记为郕人。鲁中都,昔录古郕国。故记载云云:从游孔子,亲炙洙泗,删诗、赞易、序书、定礼,共维斯道于不坠。名列七十二子之中,终年隐居厌次岭下。卒,葬昙山西北麓,其地乃先贤在生之日尝乐道游观于此,所自择之地也。汉章帝元和二年,从祀孔子庙;唐元宗开元二十七年,追封雩娄伯;宋真宗大中祥符二年,加封厌次侯;明世宗嘉靖九年,追称先贤荣子。缘古碑文风雨损坏,字迹平毁,故重勒石已垂不朽!” 清乾隆五十三年(1788年)四月,时任汶上县知县祁恕士在县城北关刻立“先贤荣子故里碑”。 清同治四年(1865年),时任汶上县知县左宜似出示晓谕《优免差徭晓谕碑文》:署兖州府汶上县即补知州正堂加十级纪录十次左为,出示晓谕事。据三乐社祀生荣道三等呈称,窃生等始祖荣子从学至圣先师,在七十二贤之中,配享东庑,墓在昙山之后颠,世为汶邑传列《人物志》《阙里志》,唐封雩娄伯,宋赠厌次侯,明改称先贤荣子。国朝崇儒重道,典尤隆重,凡圣贤后裔,赐祭建祠,生族旧设奉祀生四人,二主墓祀、二主祠祀,载入学政全书,恩至渥也!遂立“三乐社”一切杂派差徭,概行优免。前任顾天办理兵差,遵照旧章。将圣泽、亚圣、三乐等社,出示晓谕,不准差派车辆。近因承办吏役不知旧章,妄为攀拉,为此仰恳将生社车辆照旧优免等情。据此,查三乐社为先贤荣子后裔,杂派差徭,亟应优免,以示崇德尊贤。除呈批示外,合行出示晓谕,为此示仰该差保人等知悉。自示之后,尔等务各遵照,勿违特示! 荣旗的思想是受业于孔子,为传斯道而做了不懈努力,为儒家思想的发扬和传播做出了贡献。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