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是书香弥漫的时节,4月2日是国际儿童图书日,4月23日是世界读书日,所以书籍的相关话题成为这段时间舆论的焦点,以书籍为表现内容的纪录片也受到大众关注。随着媒介融合的...
钱塘自古繁华,西湖一带山水绵延了中国文化无尽的古意与雅趣,成为举世瞩目的世界文化遗产。中国美术学院建校95周年之际,“宋韵今辉”艺术特展在学院美术馆开展,更添一道湖...
【故人情】 邢福义老师住在武汉桂子山北区,我也住在北区。在桂子山的桂北路上,经常能见到他的身影。 几年前,每天傍晚5点钟吃完晚饭,邢老师会准时到华中师范大学校园里散...
修复古陶瓷,我属于“半路出家”。1966年从部队复员后,我被分配到南京博物院工作。当时,院里正好要恢复陈列,可搞文物保护的人很少,院里就请来了一位做文字复制的老先生。我...
每年4月18日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确立的“国际古迹遗址日”。今年国际古迹遗址日的主题是“变革中的文化遗产”,旨在探索在充满变革的世界中文化遗产所面临的挑战及其应对路径。...
千年大运河承载着自强不息的精神和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智慧。随着遗址发掘保护工作不断取得新进展,大运河的精神内涵将得到更加充分的展现。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建好用好国家...
近期,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出席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高层对话会,并发表题为《携手同行现代化之路》的主旨讲话。在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首次提出全球文明倡议,并以“一花独放...
作者:孙微(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教授) 晚唐五代笔记小说中杜撰了许多关于杜甫的故事,诸如康水采文、“饭颗山”之讥、“牛肉白酒”说等等,其中“钩帘欲杀”是所有故事中...
作者:王树森(安徽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中心研究员、安徽省社会科学院副研究员) 杜甫(712—770)一生,有长达四十三年的时间是在唐玄宗“开天盛世”中度过的,但绝大多数杜...
一部苏绣艺术发展史,既是一部技艺与手法代代相传的历史,也是一部与时代同频共振,在材料、工艺、题材、风格等方面不断创新的历史。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
两宋绘画,万象森然,丘壑谨严,其状物之精当,意境之高妙,令后世叹服。邵雍《观物内篇》中说“以物观物,性也;以我观物,情也”。宋代理学倡导“格物致知”,不独以我格物...
近两年,舞剧演出市场呈现蓬勃态势,舞剧节目连续两年登上春晚舞台,经典作品演出一票难求,“舞剧热”成为一种现象。 “舞剧热”有两重原因:一是进入移动互联网时代,文化传...
作者:丁福林(盐城师范学院文学院教授) 东晋末年,雄才大略的北府兵后期将领刘裕对内平定了桓玄叛乱以及孙恩、卢循发动的民变;对外攻灭了鲜卑族所建立的南燕(都广固,今山...
作者:林家骊(浙江树人大学人文与外国语学院教授) 沈约是南朝著名的文学家,被誉为“一代辞宗”(《南史·任昉传》)。他的文学主张与诗歌写作,在新体诗的形成与齐梁诗风的...
作者:杨焄(复旦大学中国古代文学研究中心教授) 唐人李延寿在《南史》中提到梁代诗论家钟嵘曾向沈约求誉而遭拒,因此在撰著《诗品》时将他与并世诗人相较,指出“于时谢朓未...
钟敬文(1903—2002),著名民俗学家、民间文艺学家、散文家、文艺理论家、教育家。他毕生致力于教育事业和民间文学、民俗学的研究和创作工作,贡献卓著。 钟敬文先生是一位自觉...
年年清明,今又清明,然而今年似与往年有所不同。于我,以前的清明节,仅是一个有公共性意义的日子,缅怀先烈,追思前人,当春风吹绿南国北域之际,撷几片清洁如雪的玉兰花瓣...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我国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应用进入了一个新境界。文化遗产包括诸多方面,音乐文化遗产是其中不可忽视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
清明 杜 牧(唐)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郊行即事 程 颢(宋) 芳原绿野恣行时,春入遥山碧四围。 兴逐乱红穿柳巷,困临流水...
文化兴则国运兴,文化强则民族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也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坚实根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