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 > 国学漫谈 >
  • [国学漫谈] 先秦“御”之哲理化 2022-11-10

    作者:温瑜(南京晓庄学院文学院副教授) 当前学界对儒家六艺“礼、乐、射、御、书、数”中“礼”与“乐”的问题研究较多。关于其中的“御”这一问题亦有一定的研究成果,但对...

  • [国学漫谈] 从青铜器铭文的发展看中国早期的生命价值观 2022-11-10

    作者:姚苏杰(首都师范大学中国诗歌研究中心副教授) 商周时期数量巨大、内容丰富的青铜器铭文,体现了中华文明独特的书写文化。相比于其他文献,铭文能基本反映书写的原貌,...

  • [国学漫谈] 占尽东风第一鹞——南通板鹞的文化溯源 2022-11-10

    作者:吴玲玲(南通大学艺术学院副教授) 风筝,是中国传统的民间玩具。一根长线连接手心与遥远的天空,借由风筝,“天人合一”的想象似乎变得有迹可循。 “风筝”一词较早出...

  • [国学漫谈] 《五帝本纪》的书写与司马迁的古史观 2022-11-10

    中华民族在建设早期物质文明的同时,也在建构着早期的精神文明。早期书写就是在此基础上形成的宝贵文献。对这些文献,我们不仅需要从“信史”的角度进行考量,还需要从文化记...

  • [国学漫谈] 李舫:春秋才是中国历史的大时代 2022-11-10

    手握一捆又一捆细细瘦瘦的简牍,扬雄焦灼地走在长长的甬道上;在竹林间狂舞长啸,在雷电中昂首穿梭,嵇康想象自己是一只孑然独立的飞鸟;残阳如血,寒风凛冽,陈子昂忧思刻骨...

  • [国学漫谈]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相互性价值观 2022-11-10

    习近平总书记一再指出:要加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挖掘和阐发,为人类提供正确精神指引,要围绕我国和世界发展面临的重大问题,着力提出能够体现中国立场、中国智慧、中国价...

  • [国学漫谈] 《论语》中的以“文”化人 2022-11-10

    作者:车凤(北京师范大学文化创新与传播研究院智库成员) 《论语》通篇看起来都在讲修齐治平的义理,但并不会让人觉得艰深晦涩。相反,它能让人常读常新,随时翻开的时候也总...

  • [国学漫谈] 孔子谈“诗”说“文”及践行 2022-11-10

    作者:钱念孙(安徽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安徽省社科院研究员) 孔子主要是政治家、思想家和教育家,记载反映其思想成果和人生风仪的《论语》,不过是他和弟子...

  • [国学漫谈] 弘扬传统文化重在核心理念 2022-11-10

    春分刚过,大江南北春意盎然。今天的中国人,比以往任何时候更加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在还未走远的年味儿中,在桃李吐芳的枝头,在清明将至的明媚中,中国人感受着传统文...

  • [国学漫谈] 后世词人笔下的常用稼轩词意象 2022-11-10

    作者:钱锡生(苏州大学文学院教授) 意象是外界的客观物象经过作家主体的情感活动而创造出来的一种艺术形象。传统的婉约派词流连于青楼楚阁、红粉佳人;到了苏轼开始,词更多...

  • [国学漫谈] “以直报怨”辨正 2022-11-10

    作者:张明辉(辽宁师范大学副教授) “以直报怨”是一个常用成语,出自《论语・宪问》:“或曰‘以德报怨’,何如?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这段话中的“以...

  • [国学漫谈] 古老文物“唱响”中国好声音 2022-11-10

    新华社北京2月26日电 (记者施雨岑)“你有一条来自国宝的留言,请注意查收。”2018年伊始,倾注了文物工作者和电视工作者3年心血的纪录片——《如果国宝会说话》首播后,迅速走红各大...

  • [国学漫谈] 甘肃武威碑铭整理研究新成果《凉州金石录》出版 2022-11-10

    光明日报兰州4月11日电(记者宋喜群、王冰雅) 2021年度国家社科基金冷门绝学研究专项学术团队项目“敦煌河西碑铭与河西史研究”的阶段性成果、“河西碑铭整理研究”系列丛书之...

  • [国学漫谈] 唱出来的"长恨歌"好听到哭 经典不失色 2022-11-10

    日前,在央视《经典咏流传》节目中,有个片段火爆网络。“经典传唱人”王铮亮与已过世的王之炀老人隔空对唱《长恨歌》,戳中网友泪点,让大家惊叹:原来唱出来的《长恨歌》如...

  • [国学漫谈] 法家为秦汉时代的法律世界贡献了什么 2022-11-10

    作者:朱腾(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副教授) 长期以来,受有关传统中国法的经典命题“法律儒家化”的影响,学者们一直将秦汉律视为有待于等级、伦理精神注入其间的“同一性行为规...

  • [国学漫谈] 立善法于天下,则天下治 2022-11-10

    【光明论坛·温故】 作者:张真理(北京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北京市社会科学院法治所所长) 近期,《求是》杂志发表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届中...

  • [国学漫谈] 由出土秦律令重审“以法为教” 2022-11-10

    作者:齐继伟(中国社会科学院“古文字与中华文明传承发展工程”协同攻关创新平台成员) 秦律令受法家思想指导,这是无可非议的事实,但秦律令中是否有对诸子百家思想的融汇和...

  • [国学漫谈] 墨家志愿服务伦理思想及其当代价值 2022-11-10

    【论点摘编】 彭柏林在《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年第2期撰文指出,墨家志愿服务伦理思想主要体现在“兼相爱”的志愿服务伦理理念、“交相利”的志愿服务伦理实践...

  • [国学漫谈] 艺术通感给书法插上翅膀 2022-11-10

    钱钟书在1962年《文学评论》上发表的“通感”文论引起我的注意,他总结道:“在日常经验里,视觉、听觉、触觉、味觉、嗅觉往往可以彼此打通,眼、耳、鼻、舌、身的领域可以不分...

  • [国学漫谈] 秦汉简牍律令与法家经典文本的编定 2022-11-10

    编者按 出土文献的研究方兴未艾,但文书与典籍的畛域之别使得制度与思想的相关性未得详尽阐发。本期选刊文章从出土简帛所见制度入手探讨法家思想,窥政务与经术之互动,以期有...

栏目列表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广告位API接口通信错误,查看德得广告获取帮助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