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 > 国学漫谈 >
  • [国学漫谈] 屏蔽状元:向教育功利主义说不 2017-11-23

        浮躁、市侩的商业化办学思路,对社会和家长产生了严重误导——培养高分考生的学校才是好学校,却不知此举违背了教育规律,扔掉了最起码的教育责任。     近日有媒体报...

  • [国学漫谈] 学者本色 大家风范——宿白先生九十寿辰感怀 2017-11-23

    宿白先生近照。 沈乃文摄     著名考古学家宿白先生已是九十高龄,作为他的学生,深为老人家健康长寿感到高兴。虽为考古圈外人,但近些年拜访先生的次数越发多了起来,因为每...

  • [国学漫谈] 文化评析:“钱烧阿房宫”淹没真历史 2017-11-23

         保护历史文化遗址是为了留存文化记忆,但“钱烧阿房宫”的遗址保护,除了假古董、商业地产的一地鸡毛,实在看不出对文化传承有什么推动力。     日前,陕西西咸新区沣...

  • [国学漫谈] 祁阳砚的前世今生 2017-11-23

    清代紫袍玉带祁阳石砚,此砚石色红紫,砚中间有一苍绿色石层,正面刻鸳鸯戏水图案,砚背刻春蚕食叶图。《龟阜斋藏砚录》出版。     砚台的材料异彩纷呈,石、玉、瓦、铁、瓷...

  • [国学漫谈] 别让读书成为“遗失的美好” 2017-11-23

        近日来,沪上众多高校掀起了一股“读书热”。上海师范大学向全校师生发出了“爱读书、读好书,营造书香校园”的倡议,上师大还推出了“读书歌”,歌中唱道:“崇尚读书...

  • [国学漫谈] 中国学术国际化的三重境界 2017-11-23

    1929年,冯友兰在《清华周刊》上发表了题为《一件清华当作的事情》的文章,其中写道:“在德国学术刚发达的时候,有一个人说,要想叫德国学术发达,非叫学术说德国话不可。我们...

  • [国学漫谈] 于文秀:大学不能培养“失去灵魂的人才” 2017-11-23

        有学者指出,当前,有的大学正在培养一些精致的利己主义者,他们高智商、世俗化,善于利用体制达到自己的目的。这样的话语,道出了一些高校在人才培养方面存在的问题。...

  • [国学漫谈] 西渡:诗人的条件 2017-11-23

        陈丹青在《笑谈大先生》一文中曾提到文革后一代文人模样的坍塌。他说: “1979年文革后第一次文代会召开,报纸上许多久违的老脸出现了:胡风、聂绀弩、丁玲、萧军……一...

  • [国学漫谈] 智海观澜:古诗词中的色彩美 2017-11-23

        诗中有画。诗歌虽不能像绘画那样直观地再现色彩,却可以通过语言描写唤起联想,展示出一幅幅多姿多彩的画卷。     杜甫的“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绝句...

  • [国学漫谈] 追寻中国文化的魂灵——首届“诗词中国”传统诗词创作大赛述评 2017-11-23

        语言文字、思维模式、行为方式以及价值观等文化特质是一个民族的重要识别符号。五千年来,由中华民族的先人们创作并传承下来的那些脍炙人口、深入人心的古典诗词,带给...

  • [国学漫谈] 宋代僧道服 2017-11-23

    早在汉代佛教传入中国,到了唐代,佛、道二教并驾齐驱。在宋代则又抬高道教,宋徽宗又自称为教主道君皇帝,建了很多道观。道士的服装主要有道冠、道巾、黄道袍等。道冠,通常...

  • [国学漫谈] 人才史话:人才与口才 2017-11-23

        在我国古代,嘴上功夫了得、擅长折冲之道的人,通常叫说客,或称之为纵横家。充当说客的人,不但谈锋凌厉,而且绝顶聪明,尤为具备临场发挥的机智。历史记载的那些伶牙...

  • [国学漫谈] 读得书中三味 2017-11-23

    阅读的经验表明,书中有味,能读出书中之味,就进入了阅读的理想境界。朱熹《朱子语类》云:读书和“吃果子相似,未识滋味时,吃也得,不吃也得。到识滋味了,要住,自住不得...

  • [国学漫谈] 涂启智:今年高考作文少了书斋气 2017-11-23

        6月7日上午,2013年各地高考作文题陆续出炉,北京作文题目是“爱迪生若回到21世纪如何看待手机”;江西作文题目是如何评价“学生有三怕:奥数、英语和周树人”;全国卷大纲...

  • [国学漫谈] 任国征:高考材料出错彰显浅阅读苦果 2017-11-23

        在今年浙江高考语文试卷中,要求根据三位作家的话自拟题目作文。但材料中的“美国作家菲尔丁”应为“英国作家戈尔丁”,而且引用也有错误。浙江省教育考试院为作文命题...

  • [国学漫谈] 来新夏:辅仁四年 2017-11-23

        上大学是我从上高中起就憧憬向往已久的未来,并做了许多考大学的充分准备。1942年,高中毕业,就面临择校的问题。当时正处在日寇占领时期,京津地区比较有名的大学是北京...

  • [国学漫谈] “买椟还珠”故事新编 2017-11-23

        “买椟还珠”的故事出自《韩非子·外储说左上》:楚人有卖其珠于郑者,为木兰之柜,熏以桂椒,缀以珠玉,饰以玫瑰,辑以羽翠,郑人买其椟而还其珠。此可谓善卖椟矣,未可...

  • [国学漫谈] 适度:人生的基本遵循 2017-11-23

        世间万事万物的存在状态都有两个极端,或为阴阳,或为高低,或为大小,或为利弊,等等。对于一个具体事物而言,通常处在两个极端之间的某个点上,保持着稳定的“度”。...

  • [国学漫谈] 孙方友:闲话夜市 2017-11-23

        顾名思义,夜市就是夜间做买卖的市场。     其实,早在东汉时期,就有“夜市”雏形,始称“夜”。唐代正式出现“夜市”;到宋代,京城汴梁夜市便已初具规模,达到了“...

  • [国学漫谈] 社会时空:草香 2017-11-23

        在丈八路办完事,沿着唐延路漫步,赏看周围的景致。初夏的长安干爽晴朗,没有南方的阴暗潮湿味,开放式绿地上的野草疯着长,一天一个模样。园丁用刈草机割草,轰鸣声甫...

栏目列表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广告位API接口通信错误,查看德得广告获取帮助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