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 > 国学漫谈 >
  • [国学漫谈] 大家手笔:做学问不能太功利 2017-11-23

    中国人做学问,一向注重经世致用。这无可非议,甚至可以说是一个好传统。但对文、史、哲等人文科学和自然科学中的基础理论而言,很多研究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并不十分紧密,显得...

  • [国学漫谈] 节气·物候:斗指东南,维为立夏 2017-11-23

    立夏节气,古人称“斗指东南,维为立夏,万物至此皆长大,故名立夏也。”这一天在天文历法上,是告别春天、迎来夏日的转折点,太阳行至黄经45°。有趣的是,立夏时天黑后观察天...

  • [国学漫谈] 委员信箱:别让古村落坐在“火堆上” 2017-11-23

    编辑同志: 民族村寨是民族文化的原生地。在我国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广袤土地上,尤其是我国中西部地区秀丽的山水中,有着无数传统古村落,宛如一幅幅栩栩如生的人文生态画卷...

  • [国学漫谈] 中国书法之谜 2017-11-23

    作者在进行书法创作 王羲之《远宦帖》 米芾书法 颜真卿《祭侄稿》     中国书法从半坡瓦陶上的图案,到甲骨文,到大篆小篆,到魏碑汉隶,乃至到王羲之的行书,到唐楷,到宋元...

  • [国学漫谈] 诗说节气:立夏 2017-11-23

        进入五月,迎来的第一个节气便是立夏,也是夏季开始的第一个节气。今年立夏在5月6日。“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杨万里的这句诗最能代表立夏时节的景色。  ...

  • [国学漫谈] 人才史话:如何与“机遇”和“知遇”相遇 2017-11-23

    CFP     机遇与知遇,粗看差不离,均属可遇不可求范畴,皆为偶然的客观因素。细究起来也有区别,机遇靠抓,知遇靠碰。     机遇泛指有利的时机和舞台,通常被理解为时运。其...

  • [国学漫谈] 大地漫笔·编辑丛谈:诗和远方 2017-11-23

    4月25日这个夜晚对热爱诗的人来说,注定会被记住。这个夜晚,在南国广东,《诗刊》2014年度“诗人奖”颁出,余秀华凭借组诗《在打谷场上赶鸡》、王单单凭借组诗《车过高原》、胡...

  • [国学漫谈] 人才史话:英才缘何弃袁绍投曹操 2017-11-23

    CFP     知人善投与知人善任具有双向互动效应,表现为求职择业的智慧与察人用人的眼光。两者若能相契共鸣,就堪称是珠联璧合了。一个有才华的人,最大的愿望就是显身手,展抱...

  • [国学漫谈] 干部谈读书:书是人生中的恩人 2017-11-23

    自从离开山乡,书就成了一生的相伴。闲来能做友,忙时能帮手;失意时她最体贴,成功时她最冷静。 书是故乡的灯。初到铁路工程队,血气方刚。时常想家,排遣的方式就是在工余时...

  • [国学漫谈] 金台随感:为了青年的中国 2017-11-23

    在这个特别的日子里,开门见山地说,我想赞美一下青年。 然而每当我想开口时,却又总觉得词穷——当然,毕竟祖先们已将一个“青”字慷慨赠予了蓬勃正当年的年轻人们。“青”,...

  • [国学漫谈] 让经典带诗回家——珍视杜甫留下的精神资源 2017-11-23

        中国是诗的国度,然而自上世纪80年代新诗创作经历繁荣之后,诗歌便走向了低谷,舆论甚至一度出现了“诗歌已死”的话语。在诗歌衰微的困境中,一直寻求出路的诗人群体陆续...

  • [国学漫谈] 立夏:节气接上地气 2017-11-23

    立夏。夏天来了。立夏和立春不大一样。立春的讲究更多一些,要咬春,踏春,打春牛,等等,因为那是一年之始,自然要隆重些。立夏,很平易,没有那么多的讲究。绚烂的春花开过...

  • [国学漫谈] 自主招生应守住“真”的底线 2017-11-23

        自主招生,当然要充分尊重高校的自主权。但无论如何,招生条件的设置,还是应该坚守程序公平、杜绝造假等起码的价值与原则。     据5月4日《光明日报》报道,近日,中国...

  • [国学漫谈] 文化评析:文艺评奖应以稀为贵 2017-11-23

        文化部日前通报称,将大幅压缩全国性文艺评奖,大力解决奖项过多过滥、重数量轻质量问题。文化部原有各类全国性奖项41个,整改后共取消25个,转出1个,只保留15个,减少...

  • [国学漫谈] 悦读:守得安静,才有精进 2017-11-23

    91岁的叶嘉莹女士曾表示:她喜欢多些安静的时间,多读些好书,多些静思,多些与先哲的神交。百岁高龄的杨绛先生守静功力更是了得,她和钱钟书春节时一样专注学问,面对前来拜...

  • [国学漫谈] 善待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与建设,并非不可调和 2017-11-23

    处理好保护与建设之间的关系,是文化遗产,尤其是建筑遗产保护过程中面临的最大难题。 在文化遗产中,建筑遗产以其体量大、数量多,占有重要地位。然而令人痛心的是,从梁林故...

  • [国学漫谈] 重温“一带一路”上的藏传佛教绘画艺术 2017-11-23

        “一带一路”作为国家战略,在2015年进入实操阶段。“一带一路”的提出,就是要以文化为通道,以不同地方共同的历史与文化记忆,筑造新丝路“梦网”。在这条堪称人类历史...

  • [国学漫谈] 于殿利:阅读是一种责任 2017-11-23

    于殿利       作为社会的人,其一生可以明显地划分三个阶段:学习、工作和退休。学习期是成长期和积累本领的时期,从另一方面讲,也是纯粹的消耗期,在这一时期可以说不创造...

  • [国学漫谈] 文化评析:小剧种如何在大数据中生存 2017-11-23

        你最近一次看地方戏是什么时候?你还记得自己的家乡戏有什么名段么?作为地方剧种“吉剧”的研究者,笔者认为答案不会让人乐观。     吉剧,顾名思义是吉林省的地方戏...

  • [国学漫谈] 干部谈读书:书中自有“从政经” 2017-11-23

    “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这是古代文人的价值追求。今天的领导干部读书,更多的是开阔视野、陶冶情操、增长才干,让从政之路更加顺畅。 爱读书,从政才有底气。...

栏目列表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广告位API接口通信错误,查看德得广告获取帮助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