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 > 国学漫谈 >
  • [国学漫谈] 讲国学必须突破旧藩篱 2017-11-23

        国学,顾名思义,是以国家为区别的地域文化。英国有英国学,美国有美国学,韩国有韩国学。笔者就曾在韩国精神文化研究院学习过韩国学。在我国,国学之称起于近代,因西...

  • [国学漫谈] 为孩子选书,要警惕“伪经典” 2017-11-23

        又到“六一”,童书即将迎来一年中的销售高峰。面对琳琅满目的各种儿童图书,为孩子选书的家长还真有点不知作何选择。一些不良书商,摸准了孩子父母爱子心切、望子成龙...

  • [国学漫谈] 感同身受与渐行渐远:当前大学生的古典文学接受 2017-11-23

        当前,倡导全民阅读和普及传统文化的活动正全面展开。在最应提倡也最易实现“独立阅读”的高校,传统文化的接受情况又如何呢?日前,我们对山东大学、中国人大、华东师...

  • [国学漫谈] 人才史话:“察人之识”离不开“容人之量” 2017-11-23

    资料图片     在2015年国家领导人新年献词的视频中,细心的观众于镜头的推拉中会发现,习近平主席身后的书架上有一套大部头的古籍《群书治要》。这部皇皇巨著,是李世民委托四...

  • [国学漫谈] 干部谈读书:读书最乐 乐在人生 2017-11-23

    结合人生去读书,感同身受、融会贯通,细细品味书中的喜怒哀乐,深深体会蕴藏在文字后面的历史真实、科学道理、人心善良和审美情韵 两千多年前,荀子说:“学者非必为仕,而仕...

  • [国学漫谈] 且行且思:高考标语,多点平常心 2017-11-23

    高考就要开始了,挥汗如雨、埋头书堆的考生背后,往往悬挂着几条“催人奋进”的大标语。“只要学不死,就往死里学”“提高一分,干掉千人”……雷人乎?雷人也。如果说“没有...

  • [国学漫谈] 方铭:怎样读《楚辞》 2017-11-23

        《楚辞》是汉代刘向所编屈原及宋玉等人的作品集,今本《楚辞》包括了屈原《离骚》《九歌》《天问》《九章》《远游》《卜居》《渔父》等全部25篇作品,以及宋玉等后代人悲...

  • [国学漫谈] 桐城三章 2017-11-23

    六尺巷 一条不足百米的小巷,静静地立在月光里。两旁樟树浓郁、桂花清香。仅仅宽六尺,却量出了比天地更宽的人心,包容了比时光更广的胸怀。 桐城人喜欢在这小巷里行走。一个...

  • [国学漫谈] 肖复兴:芒种之忙 2017-11-23

    芒种,是二十四节气中重要的一个节气。读中学的时候,每年都要有一次下乡劳动,一般都会选在芒种季节,因为这时候北京郊区的麦子黄了,正待收割。我们中学那时候常去南磨房乡...

  • [国学漫谈] 读书论世:历史研究与走向大众 2017-11-23

    我们常说要以史为鉴,怎么以史为鉴呢?这其实是我们研究历史的人应该告诉大家的。不光是我们讲给大家听,使大家受教育,我们更应该为这个社会的发展提供史学动力。一个学科、...

  • [国学漫谈] 研究心得:做学问就是要“跟自己过不去” 2017-11-23

        一篇好的学术论文,一部好的学术著作,既要有深刻的思想,又要有厚重的论证,还要有优雅的叙述。深刻、厚重和优雅,是读者对学术论著的“要求”,也是作者对学术论著的...

  • [国学漫谈] 向母语致敬的一种重要仪式 2017-11-23

    在江西省南昌市,六旬老人办高考试卷展,记录高考变迁。新华社记者 万 象摄 顽固地回忆,我却想不起当年高考数学卷的任何一道题目。然而,语文卷的作文题一直没忘。与一些朋友...

  • [国学漫谈] “书贵瘦硬方通神”——王巨才书法璅言 2017-11-23

    王巨才作品     “书贵瘦硬方通神”是杜甫的一句诗。书法理论研究,对杜甫的论书诗十分重视,关于这句诗,曾有不同的解释,至今,讨论书法审美的样式和标准,还在发生影响。...

  • [国学漫谈] 干部谈读书:保持“第一次”的定力 2017-11-23

    中国民间流传着许多“艰难困苦玉汝于成”的故事,其实在顺境中长期保持清醒更考验一个人 那年我揣着毕业证,登上了开往北京的列车。临行前,好友送了我一本书,钟叔河选编的《...

  • [国学漫谈] 听文物讲长江的故事:“天下第一剑”的传奇 2017-11-23

    越王勾践剑。资料图片     “卧薪尝胆”的故事,让人们记住了越王勾践。2400多年以后,越王勾践剑重出江湖,给这段历史带来了新的注脚。 宝剑重见天日     1965年,湖北江陵地...

  • [国学漫谈] 大家手笔:反映规律的思想影响历史进程 2017-11-23

    从上世纪50年代研究中国近代史开始,我就和绝大多数同行一样相信两个观点:一是在中国,农民起义和农民战争“才是”历史发展的“真正动力”;二是农民起义和农民战争“总是”...

  • [国学漫谈] 文艺新视界:微阅读可以是深阅读吗 2017-11-23

    ●对今天的文学来说,理想读者没有消失殆尽,但90年代培养起来的非理想读者,也越来越少了。读者去哪儿了?一个最容易想到的答案是,被微阅读包围,并深陷其中。微阅读的增长...

  • [国学漫谈] 我如何读诗:为作诗而读诗 2017-11-23

    “诗无达诂”,诗的好坏很难定出一个严格的计量标准,但我赞同张问陶说的“天籁自鸣天趣足,好诗不过近人情”,好诗自然天成不造作,既有情趣又有理趣,能怡情励志 读诗与学诗...

  • [国学漫谈] 茅盾文学奖作品 能成为经典吗? 2017-11-23

    第九届茅盾文学奖评选日前已开始征集作品。茅盾文学奖是当代文学的一项重要的、具有相当权威性的文学奖项,至今已经已走过30多年,评出了8届共30余部作品,其中的一些作品如《...

  • [国学漫谈] 名人故居:聂耳故居——笛声化作民族魂 2017-11-23

    昆明聂耳故居  罗雪村绘 论规模,论精美,昆明甬道街上的这座院落都称不上出类拔萃,普通得甚至有点平庸。可是,它却为世人所难忘。 我也记住了它,并不远千里来寻访这座院落...

栏目列表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广告位API接口通信错误,查看德得广告获取帮助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