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 > 国学漫谈 >
  • [国学漫谈] 古史撷趣:莲塘春社谜趣多 2017-11-23

    元宵佳节,中国民间素有观灯猜谜的习俗。猜灯谜,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据记载,猜灯谜自南宋起就开始流行。我国古代文学作品里也多有提及。 《夜雨秋灯录》是晚清问世的一部...

  • [国学漫谈] 离家的不舍与回家的尴尬 2017-11-23

    近日,一张儿子在山东淄博火车站跪别父母的照片在网上流传,戳中了不少网民的泪点。春节假期已经结束,不少游子踏上了返程的路途。跪别父母这极具震撼力的一幕,牵动了不少人...

  • [国学漫谈] 中华家训·修身 2017-11-23

    施惠无念 受恩莫忘 【原文】 施惠无念,受恩莫忘,凡事当留余地,得意不宜再往。人有喜庆,不可生妒忌心;人有祸患,不可生喜幸心,善欲人见,不是真善;恶恐人知,便是大恶。...

  • [国学漫谈] 金台论道:弘扬优秀传统文化 不可偏废科学精神 2017-11-23

    高中生不知道屠呦呦是谁,但对当红明星如数家珍。据媒体报道,这令人惊讶的一幕就发生在某中学的一堂公开课上。全班50多名学生,仅有6名学生知道屠呦呦。 与此同时,“国学进课...

  • [国学漫谈] 光明论坛·温故:“名非天造,必从其实” 2017-11-23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成立65周年大会的讲话中强调,实现民主的形式是丰富多样的,不能拘泥于刻板的模式,更不能说只有一种放之四海而皆准的评判标准,并引...

  • [国学漫谈] 品味古籍:典籍中的杂说 2017-11-23

    丰富的历史典籍是中国文明的精神和文化积累,这种积累经过各种灾难性的删筛后,变得单调了许多,其原生性和丰富性大为削弱。 即便如此,也还有许多著作流传下来。不久前闲看四...

  • [国学漫谈] “清明时节雨纷纷”是杜牧所作吗? 2017-11-23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写清明的诗以上面这首杜牧的七绝最为读者所熟知。它曾被选进《千家诗》,而这部诗选是旧时代四大启蒙课...

  • [国学漫谈] 塔下读书记——兼怀张晖 2017-11-23

    学者张晖(1977-2013) 《无声无光集》 在我工作单位附近有一处古代遗迹——永安万寿塔,也称玲珑塔,从我工作的地方向西走,大约不到两公里,便可到达这座古塔。经常在晚饭后,...

  • [国学漫谈] 新语:名校学科为何上“黑榜” 2017-11-23

    如果没有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公布的学科评估结果,人们大概很难相信,北大、人大、同济、中科大等名校,会因为人才培养质量等存在问题,而赫然出现在学科“不合格”或“限期整改...

  • [国学漫谈] 行与思:“假论文”背后的“真问题” 2017-11-23

    近年来,学术“抄袭门”屡见报端。3月21日,又有媒体曝光某高校历史系一名硕士研究生的学位论文涉嫌抄袭,且从题目、摘要到参考文献与被抄袭论文几乎完全一致。大跌眼镜的同时...

  • [国学漫谈] 光明时评:武大赏樱,究竟是谁想多了 2017-11-23

    近几天,樱花又成了热词。先是武汉大学校史专家吴骁撰文批评武汉某企业到东京闹市区投放赏樱广告,称“商贾不知亡国恨,跨海乱炫彼国花”。接着,不少论者撰文批评吴骁,称其...

  • [国学漫谈] 重拾家书,感受文字的力量 2017-11-23

    近些年,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人们的沟通方式发生巨大变化。过去的几十年,从书信、电话,到后来的聊天软件,再到如今的微博、微信,技术革新让生活日新月异,过去的一些生活习...

  • [国学漫谈] 给乡村教师希望就是给教育希望 2017-11-23

    两会期间举行的“教育改革和发展”记者会上,教育部部长袁贵仁表示,要补齐农村教育短板,“让农村教师下得去、留得住、教得好”,给教育工作提出了“啃硬骨头”的重要任务。...

  • [国学漫谈] 干部谈读书:用岁月读“厚”一本书 2017-11-23

    真正滋养心性的好书,时常拿出来翻阅品读,生命的脚印,踩下去才能更见深度 书有厚度吗?有,但不仅仅是薄薄纸页的堆砌。在我看来,书中字里行间对社会、事物、人心的记录和剖...

  • [国学漫谈] 没有他,当代学术史是不完整的——痛忆傅璇琮先生 2017-11-23

    听到傅先生仙逝的消息,我的心狂跳起来,手在颤抖,眼泪几乎迸涌而出。我不能简单地用几句哀伤的话语来送先生,对我而言,欲哭无泪,大悲无言。 我和傅先生的交往,时间长达二...

  • [国学漫谈] 地名是我们回家的路 2017-11-23

    慎重更换地名,就在于对地名有情感。这种情感,是个人的,是家族的,更是地方的、民族的。诸多地名情感的滋生、蔓延与丰富,才构成一个民族的文化自尊 前不久,国务院第二次全...

  • [国学漫谈] 人民论坛:把紫罗兰的香味留在心里——让我们的人生更开阔 2017-11-23

    社会生活中常见这样的矛盾心态:相似的状况、相似的言行、相似的后果,倘若发生在他人身上时容易“怒从心头起”,倘若是自己所为便可能下不为例、不了了之。评价的“尺子”大...

  • [国学漫谈] 文化评析:对文化场所的错别字要有点“洁癖” 2017-11-23

    近日,有媒体报道,北京国子监大街一院落门上牌匾题写的“聖人鄰裡”四个字中,“鄰里”的“里”被错写为了“裡面”的“裡”。古汉语专家证实牌匾上的字确实写错了,究其根源...

  • [国学漫谈] 观花拾趣:桃红又见一年春 2017-11-23

    桃花飞瀑 何海霞 中国嘉德供图 桃花,历史悠久,远在三千多年前的《诗经》中便有“桃之夭夭,灼灼其华”的名句。此后,历代诗人都少不了替桃花写照传神,千姿百态,各具特色。...

  • [国学漫谈] 人民论坛:审视那些你已适应的事物——让我们的人生更开阔 2017-11-23

    整理旧书,偶然翻到一句话,不禁心头一紧:“从新的视角去审视那些你已经花费了很多气力才适应的事物,总是让人十分难受的。” 想起一位作家的名言,“人的生命就是不断地适应...

栏目列表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广告位API接口通信错误,查看德得广告获取帮助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