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史学家柯文的《在中国发现历史中国中心观的兴起》在中国出版已经十余年了。这是一本很有分量也很有影响的专著,出版以后,得到了不少积极的回应,他对美国史学界在中国研...
美国进步中心(Center for American Progress)是华盛顿自由派智库,其前身是成立于1989年的美国民主党领导委员会的政策机构,名称是美国进步政策研究所。2003年在约翰波德斯塔(John D. P...
严绍璗先生曾对海外汉学(中国学)的研究做过经典性的表述,他认为这一研究领域应有四个基本的层面:第一、关于中国向域外传递的轨迹和方式;第二、关于中国文化传入对象国之...
被捕后的马伯乐被关押在巴黎附近的一所监狱,半个月后,在德国人转移货物的最后一辆火车上,他和七十多个难友一道被押送到德国,五天后被送到布汉瓦尔德的集中营。 据说,有一...
内容提要 已故哈佛大学中国思想史家本史华兹教授于1964年发表《寻求富强:严复与西方》一书,一直被认为是这一领域的经典之作。1998年黄克武先生就其中主要论点(包括有关寻求国...
傅高义(Ezra F. Vogel),哈佛大学亨利福特二世社会学教授,曾担任费正清研究中心主任等职务,精通中文和日文。傅高义1930年7月11日出生于美国中西部的俄亥俄州特拉华市。1950年毕业...
华美协进社(China Institute)坐落在纽约曼哈顿市中心区65大街东125号一栋典雅的红砖楼里,推开大门,迎面就是一座富于诗情画意的中式花园。协进社由中国知名学者胡适和他在哥伦比...
读到陈俱先生翻译、复旦大学陈绛教授校阅的美国汉学之父卫三畏(Samuel Wells Williams)所著的《中国总论》(The Middle Kingdom,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年12月版)。煌煌两大册,极其厚重,不禁对两位陈...
张梦阳著《鲁迅学在中国在东亚》(广东教育出版社,2007年5月),是作者继《中国鲁迅学通史》(上、下、索引卷,广东教育出版社,2002年12月)之后又一本重要的学术著作,既是在...
国外对中国的研究有着很长的历史,但中国学者对这一领域的关注却是相当晚近的事情。一九四九年,莫东寅先生的《汉学发达史》一书出版,尽管篇幅不大,但该书中对欧美诸国的中...
一、进讲杜佑《通典》的理由 1931年1月26日,著名的东亚史学家内藤湖南(1866-1934)在宫中新年仪式之一的御讲书开始之仪举行时,为昭和天皇进讲了唐代宰相杜佑在《通典》卷四十八...
美国哥伦比亚大学东亚研究所创建于1949年,至今已走过60个春秋。在60年的历程中,该研究所逐渐成为闻名世界的跨学科东亚研究中心,也是美国著名的汉学和当代中国研究基地之一。...
由北京鲁迅博物馆编的《韩国鲁迅研究论文集》(河南文艺出版社,2005)是我国对韩国鲁迅研究状况的一次集中介绍与展示,是一次中韩两国学者共襄的盛举,也是我国对他国鲁迅研究介...
内容提要 本文通过研究一个译介学的小问题宇文所安在译、注中如何处理《二十四诗品》的文本歧义,发现他的译文与原文,他的注解与中国传统注释之间的差异,和不同的思想传统相...
内容提要 本文对身处异域的美籍华裔学者孙康宜的中国古代文学和文化研究作分析论述,指出她的研究视角的独特之处,特别在于中西文学与文化的差异对比和文学中的性别研究方面,...
中国历代人物传记数据库(China Biographical Database,CBDB)是一个在线的关联性数据库,截至2008年7月,该数据库共收录约40000人的传记资料,这些人物主要出自7-14世纪。它不仅是人物传记的一种参...
在刚刚闭幕的世界汉学大会上,周宁教授对跨文化形象学的反思以及对汉学学科合法性的质疑,引起了与会学者的广泛关注。什么是跨文化形象学研究?什么是西方的中国形象研究?其...
耶鲁大学中国法律研究中心(The China Law Center, Yale University)成立于1999年,承担了教学与研究,促进与中国法学界的学术交流的任务。中心的主要使命之一是加深美国对中国的法律和政...
阿列克谢耶夫(В.М.Алексеев),中文名为阿理克,是俄罗斯汉学史上承上启下、继往开来的人物。他在圣彼得堡大学接受了俄国古典汉学的熏陶,毕业後访问欧洲各国汉学研究中心...
《夏威夷》[美]詹姆斯米切纳著,卢佩文译,漓江出版社,1987 客家人是一个特殊的汉族民系,是历史上中原汉民南下定居后所形成的族群,至今大约一千年时间。由于环境闭塞、长期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