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以来,中国的基督教史研究一直侧重于对中西文化交流和宗教思想的研究为主,而对明清之间西方来华传教士们研究汉学的历史进行学术史的总结,解放前先后有冯承钧、陈受颐、...
在波恩与北京之间,顾彬往来频繁。前不久发邮件给他,很快回信告知我他近日来京的日程。在人民大学的中国文学与国际汉学的互动对话会和清华大学受聘伟伦特聘访问教授等活动和...
从某种意义上说,现代西方对传播中国文化作出最大贡献的人,恐怕要算荷兰人高罗佩(Robert Hans van Gulik,1910-1967年)。他的英文《狄公案》系列小说(Judge Dee Mysteries)影响远超过任何...
《传教士与法国早期汉学》是汇集我父亲阎宗临在1937年至1943年间发表的关于传教士与中西文化交流的论文而编成的。这些论文的内容,大致可分为三个部分:一是传教士与法国早期汉...
日前,德国汉学家顾彬先生在接受《南方周末》记者采访时说:有些当代作家,他们把文学看成玩具,但是文学是非常严肃的东西。另外,作家应该勇敢,应该敢于公开提出社会的问题...
一 位于日本京都府南郊加茂町瓶原村的恭仁山庄,是京都大学东洋史教授内藤湖南退休后(18661934)的隐栖之处。1926年8月,年届花甲的内藤湖南从京都大学荣誉退官,一年后,内藤率...
16世纪以来,在一些西方的文献中,往往提到中国人有这样的自负:他们认为惟独自己才有两只眼睛,欧洲人则只有一只眼睛。这些记载出自英国人和葡萄牙人,而法国的伏尔泰也曾谦...
关键词 《欧洲十八世纪中国热》(许明龙 著) 中西方大规模的接触和交往是从19世纪开始的,是鸦片战争打开了中国的大门,引起西风东渐,从而极大地改变了传统中国社会。鲜为人...
彼德茨默(Peter Zieme)教授,是国际著名的语言学家和回鹘文献研究专家,曾担任德国柏林勃兰登堡科学院吐鲁番研究所研究员、柏林自由大学突厥学研究所讲座教授等职,出版关于吐...
博学如钱钟书当时也未能看到《遐迩贯珍》,否则他当不会认为汉译的第一首英诗是郎费罗的《人生颂》。 基督教新教传教士在中外文化交流史上做过的一件重要的事情,就是创办中文...
朱政惠 《 中华读书报 》( 2012年09月26日 15 版) 雷海宗(1902-1962)是我国现代史上著名历史学家,他不仅精通中国历史,对西方历史也很娴熟,史学理论研究上犹有特别建树。他还十...
西方的中国形象是一面镜子。我们可以看到自身成长与衰落、优越与缺憾的历史。 马可波罗时代的旅行家用几乎程式化的套语赞叹中国。地理大发现时代,西方冒险家、商人在中国海岸...
内容提要 迄今为止,只有日本学者撰写过《日本汉文学史》,但都很不理想。不是材料太简、叙述枝蔓,就是观点偏颇,其中代表日本学者这方面最高水平的猪口笃志写的《日本汉文学...
公元1867年2月13日,大正王朝睦仁天皇即位,第二年1月3日,宣布王政复古,令德川幕府长德川庆喜辞官纳地,随后又进行征讨。5月3日,江户投降,10月23日,改元明治。历时250多年的江...
近几年,汤若望(Johann Adam Schal von Bell,1592-1666)在德国又成了一个热闹的话题。这是由弗兰茨的长篇新作《在上苍的阴影下》引起的。 弗兰茨,1949年生于德国科隆,是自由作家,在西方被...
加州大学圣芭芭拉分校台湾研究中心 (Center for Taiwan Studies,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Santa Barbara) 该中心成立于2003年,隶属于加州大学圣芭芭拉分校的东亚语言与文明系,其目标是推动与台...
【核心提示】长久以来,西班牙汉学研究在西方世界似乎并没有得到重视。近年来,虽然关于中国与西班牙关系史的研究算是稍微改善了这个状况,但是在西班牙历史学教授劳尔鲁伊斯...
中国学世界化是中西文化交流进入更深层次的表现。对世界范围内汉学研究论著的关注、介绍乃至翻译,正是所有人文学者不能回避,且应积极参与之事,如此方可预学术之流。近些年...
倪豪士(WilliamH.Nienhauser,Jr.),1943年生,1968年毕业于印第安那大学,获硕士学位,1972年在该校获博士学位。曾任威斯康星大学东亚语言文学系主任,现任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东亚...
2009年4月14日,新西兰当代中国研究中心(The New Zealand Contemporary China Research Centre)在惠灵顿维多利亚大学(Victoria University of Wellington)正式成立。它是新西兰第一个当代中国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