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庙宇。在山西省汾阳县城西北二公里的田村。又名后土庙。因主祀后土圣母,故名。创建年代不详,明代嘉靖二十八年 (1549)重建,清代道光七年(1827)曾有重修;原主要建筑有正殿、...
道教宫观。在山西省汾阳县城东北十五公里的上庙村。创建年代不详,后经明清两代的多次修建,始具规模。前有山门三间,进观东西配殿各五间,均悬山式殿顶,前檐有廊,东配殿内...
道教庙宇。在山西省晋城市东十三公里处的府城村后土岗上。创建于北宋熙宁九年(1076),金代泰和七年(1207)重建,元代至正十五年(1355)增建山门及钟鼓楼,明清两代屡有修葺。三进院落...
清代道教宫观建筑。在山西省运城市解州镇,始建于隋,清代重修,规模宏大,布局完整,为我国武庙之冠。该庙东、中、西三部分,仅中轴线上的主庙部分占地约百亩。主庙分前后两...
宋代道教宫观。在山西省太原市西南的晋祠内。圣母殿始建于宋天圣年间(1023—031),宋疆宁元年(1102)重修。殿阔七间,深六间,为重檐歇山式建筑。屋顶板覆盖黄绿琉璃瓦剪边,有明代...
位于今山东泰安肥城东南隅。有玉皇殿。《岱史》卷九:“会真宫在州城东南隅,旧名奉高宫,宋真宗驻跸改今额。国朝(明)重修玉皇殿。”《任式记略》谓其创建不可考。...
道教庙宇。在山西省阳泉市东郊十公里的林里村旁。创建年代不详,宋代宣和四年(1122)重修,明清两代均有修葺。现存正殿仍保持宋代建筑风格,殿内原供奉关圣帝君像,今四壁之上留...
道教宫观。在山西平顺县城西北四十公里处的王曲村。始建于金代大定二年(1163),明清时期曾有修葺与扩建。现存主要建筑有山门、正殿;正殿为三开间六架椽、单檐悬山顶,出檐深远...
位于山东省济南市大明湖东北岸。始建于元代,明永乐年间(1403—1424)重修。整个建筑由前后两殿和东西配房及钟鼓楼组成;前殿中供真武大帝塑像,像高2.5米,上悬“位极天枢”一匾...
道教庙宇。在山西省蒲县城东二公里处的柏山之巅。因其山上柏树繁茂,四季郁郁葱葱,故而俗称“柏山庙”。创建年代不详,元代初期毁于地震,延祜五年(1318)重建,明清两代屡有修...
道教名山。位于山东省长清县城东南二十公里处。为泰山支脉,因山中有会仙、志仙、群仙、望仙、聚仙五峰,故名。境内峰峦绵亘错列,云雾四时飘渺,泉清石怪,环境奇幽,风物迷...
位于山东省文登市境内的昆嵛山西南侧的山谷中。初建于唐代,金大定年间,著名道士王玉阳曾隐居于此修道,承安二年(1197)敕牒赐额曰“玉虚观”,崇庆二年(1213)又得敕牒曰“玉真观...
道教著名宫观。在山西省芮城县城北三公里处的龙泉村东侧。又名纯阳宫,全称大纯阳万寿宫。原在芮城城西二十公里处的永乐镇上,据史志记载,此镇是唐代著名道士吕洞宾的故里,...
道教名山胜地。位于山东省济南市郊东北。简称华山,又名金舆山。因其峰峦挺拔,秀如花拊,故名。海拔近 200米,西与鹊山相望,山上孤峰入天,望若点黛,山前小青河东流入海,山...
道教庙宇。在山东省青岛市境内的崂山铁旗山西南麓。据《崂山志》记载:创建于宋代宣和年间(1119—1125),清初蒋云山道人曾栖止。内有萃元洞,祀玄君,上立小塔,高数尺,旁绝壁之...
唐代宫观名。在山西省永乐县。大中五年(851),宣宗诏改侯道华所居为升神院。...
道教名山。位于山东省文登市境内,横亘文登、牟平、乳山一市两县之间,迤逦百余里,主峰泰礴顶海拔923米,是胶东半岛的最高峰。相传,古时麻姑曾于山中修道成仙。据史料记...
道教庙宇。在山东省青岛市境内的崂山浮山顶上。据《崂山志》记载:浮山山势险峻,极顶海拔350米,上有道庵,名曰朝阳,创建年代不详,明代即墨进士黄宗孚曾居庵读书。其处背环...
道教宫观。在山西省晋城市东南的太行山中峰下。建于宋代。观前山门已毁,现存主要建筑有乐台、香亭、正殿及东西配殿;正殿右左各有跨垛殿四楹,基本保持宋代建筑原貌,殿内神...
道教宫观。在山东省青岛市境内的崂山明霞洞右。据《崂山志》记载:始建年代不详,明代隆庆年间(1567—1572),曾有重修。前有客舍数楹,傍崖而结,势若凌空,窗明几净,洁整幽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