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名山。在江西临川去郡邑三十里,山颠东有古牛石,南有漉酒泉,西有石门关、退心石、瀑布泉,北连文印峰,山之半有南北二井,水清洌不竭,井旁立驻云亭、棋枰石,有灵鹤常...
道教宫观名。在江西丰城县境内。相传在陈太建(569—582年)间,丰成人甘战,字伯武,以笃孝行闻乡里,喜神仙之术,后偕许旌阳师事谌母,得授秘法。其地乃是灵迹之处。明张宇初《...
旧称“东田山”、“莲峰山”。位于福建连城县城东郊 3 公里。此山平地兀立,外直中虚,柱石林立,奇险而幽秀,宛若飞来之峰。山腰筑一半山亭,西面有巨石,高壁端直,独留一面...
道教宫观。在江西省鹰潭市贵溪县境内的龙虎山中上清镇天师府西。原名真懿观。北宋崇宁四年(1150),第二十代天师张湛奉敕创建;北宋理宗嘉熙年间(1237—1240)重修。元代至元与明永乐...
道教宫观。在江西省鹰潭市贵溪县境内的龙虎山之中的鬼谷山。创建年代不详,五代南唐保大十一年(954)道士吴宝华居此修炼;北宋仁宗嘉佑年间(1056—1063)重修;元代至元年间(1271-1...
道教庙宇。在福建省福州市东门外。五代时闽王王审知创建,宋大中祥符年间 (1008—lOl6),渐广其制,明代万历二年(1574)重修,清代屡有修葺。原有殿宇几十座,规模宏大,后部分殿宇...
天师府全称“嗣汉天师府”,位于江西贵溪县龙虎山,因张道陵在此炼九天神丹,丹成见龙虎而名。为道教最早的发祥地,为天师道祖庭,并尊为第三十二福地。明清两代曾多次修缮,...
道教宫观。在江西省萍乡市西门外。初称纯阳庵。始建于宋代,明清二代屡有修缮和增建。现存主要建筑有山门、灵官殿、逍遥门、云集门、纯阳殿、慈航殿、三清殿等。观内逍遥门内...
道教庙宇。在福建省福州肃威路。建于宋代治平年间 (1064—1067),因主祀督署裴真人,故名。裴真人传为浙江绍兴人,姓周名简洁,曾任福建督署衙门幕宾,生前辅政多施恩泽于民,政...
道教著名宫观。在江西省鹰潭市}南贵溪县境内的龙虎山中上清镇东首。初为天师张道陵的草堂,第四代天师张盛在此置传箓坛,逢三元日升坛传箓。唐代会昌年间(841--846)始于此处建真...
道教宫观名。在江西临川黄谷山中。宋徽宗政和七年(1117),道士易安宁始建,乞请于朝庙,赐额曰隐真观。凡民之旱涝疾疫祷之辄应,元盛亦显著,累毁于兵火。明初,复修创建,始俱...
道教宫观。在江西省鹰潭市贵溪县境内的龙虎山仙岩之北。元代延祐三年( 1316)创建;元吴澄为之记。记:“延祐三年丙辰肇建,六日己未落成。殿名宗元,钟楼、鼓楼翼于左右。堂...
道教宫观。在福建省福州市闽候县青圃乡。始建于五代,初名大王庙,明代永乐十五年 (1417)重建后赐名灵济宫。传说明永乐皇帝的母后身得疑难之症,后颁诏天下,寻医求治,闽候青圃...
道教名山。位于福建省崇安县南约十五公里处。据《异仙录》载:始皇二年,有神仙降于此山,自称“武夷君”,统录群仙;山因此而得名。主峰海拔700余米,方圆60余平方公里,东低...
位于福建福鼎县。旧名“才山”。相传尧时老母种兰山中,逢道士而羽化仙去,故名“太母”,后又改“太姥”。山高约 1,000 米,周围 20 公里,有 54 峰、 45 石、 24 洞、 10 岩、 9 泉、...
位于福建泉州市中山路涂山街。始建于南宋绍兴年间,供奉吴真人。北宋同安道士吴本在此地修道行医,景祐年间羽化成仙,信士便建庙供奉真人。现存殿宇系清代重修,门前横匾有“...
道教宫观。在江西省鹰潭市贵溪县境内的龙虎山张道陵炼丹处。据《龙虎山志》记载:第四代天师张盛自汉中迁还龙虎山之后,曾在此建祠祀祖。五代南唐时在此建天师庙;北宋崇宁四...
位于福建德化县,海拔 1,658 米。据县志载,昔有道士九人居此修道仙去,故得名。山上奇岩兀立,怪石遍布,峰峦竞秀。著名的有永安岩、龙池、灵鹫岩、仙棋枰。原为道教场所,后为...
道教宫观。在福建省南平市城西十公里处的溪源村。始建于北宋宣和年间(1119—1123);南宋嘉熙二年(1238)理宗赐额“德云观”。明孝宗(1488—1505)时加封为“玄真宝殿”、“圣君宝殿”此...
道教名山胜地。在江西省九江市境内的庐山牯岭西北的悬崖绝壁之间。系一天然石洞,洞高深均为三丈余,门上刻“仙人洞”三字,相传为唐吕洞宾修道之处,故名。洞内苍崖翠壁,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