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称“乌山”。位于福建福州市中部,相传是何氏兄弟九人登高射乌处。与于山东西相对,是道教名山之一。最高点为香炉峰(桃李石),海拔 86.02 米。唐玄宗天宝八年( 749 )乌石山...
道教名山古迹。在江西省九江市境内的庐山南部的金鸡峰下。据道经与史书记载为南朝宋孝武帝大明五年(461)著名道士陆修静创建,是其于山修道、传教、整理道经、编撰道教斋式仪范...
道教庙宇。在福建省莆田县湄卅岛上。创建于北宋雍熙四年(987),天圣年间(1023—1031)开始扩建,日具规模,明洪武七年(1374)增建寝殿、香亭、鼓楼、山门;清代康熙二十二年(1683)重修部...
道教名山胜地。位于福建省福州市中心。也称九日山,又名九仙山。全山面积约 12 公顷,形如巨鳌,主峰鳌顶峰海拔 58.4 米。相传汉代有临川何氏兄弟在山中炼丹修仙,后至仙游九鲤湖...
道教著名宫观。在江西省南昌市南郊十五里处的定山桥附近。相传周灵王之子王子晋在此开基炼丹;西汉末年,南昌县尉梅福曾弃官隐钓于此,后人建梅仙祠祀之;晋朝许逊治水至此,...
道教庙宇。在福建省泉州市东门外凤山。又称东岳行宫。宋绍兴二十三年 (1153),尚书张汝锡创建;明万历三十五年(1607),知府姜志礼重修。据明李兴缙《第一山青帝宫记》载,明代扩建...
位于福建宁德县西。海拔 800 多米,山峦绵亘 25 公里,远近罗列 99 峰。峭壁万仞,危岩千层,古木参天,云雾蔽日,山上峰岩洞壑,林岭泉石,多留有名胜古迹。现道观多已废圮,仅佛...
道教宫观。在福建省莆田市内兼济河畔。是原唐代贞观二年(628)创建的玄妙观中的仅存一殿。宋大中祥符八年(1015)重修,后历代屡有修葺。重檐歇山顶,原面阔五间,进深四楹,后扩为...
位于福建泉州市南 2 公里,海拔 517.8 米,因常有紫云覆顶,故名。唐时,山上有金粟洞,元德真人居此修真。据传,山上原有“金粟之洞”四字,为宋宁宗避居此地时手书。明代建有道...
道教著名宫观。在江西省南昌市翠花街西。又名铁柱宫。创建年代不详,主祀东晋许逊真人之所,唐代咸通年间(860—874)名铁柱观,宋大中祥符二年(1009)改为“延真寺”,宋宁宗御书“...
道教名山。在福建省泉州市北郊。又名齐云山、北山、泉山;周围 20公里,绵亘10余里,最高峰海拔498米,号称“泉州第一山”;唐宋间,泉州曾改清源军,故得此山名。山中释、道二...
道教著名宫观。在江西省新建县西部的西山中。又名玉隆万寿宫、妙济万寿宫。据《西山万寿宫通志》记载:晋代曾任旌阳县令的许逊弃官后于此修炼飞升,后人为纪念许逊于东晋太元...
道教庙宇。在福建省泉州市涂门街。俗称关帝庙。因主祀关圣帝君,附祀岳王,故名。始建于宋代,庙宇占地二亩多,由主庙和左右的三义庙、崇先殿三座并列,各有前殿、大殿三进深...
位于湖南通道侗族自治县播阳乡,清乾隆二十四年( 1759 )由侗族道士募建,供奉太上老君和侗族崇拜的诸神。楼阁共五层高约 18 米,纯木结构,平面呈八方形,边长 5.7 米。原各层都...
道教古迹。位于福建省泉州市北郊清源山右罗山与武山之下。宋代罗山下有北斗殿,武山下有真君殿,中有元元洞,为道教官观庙宇集中地,建筑久圮,现唯存露天老君造像一尊,该像...
道教名山古迹。在湖南省衡山紫盖峰下。据《南岳总胜集》记载:创建年代不详。昔有彭蔡二真隐居于此修炼,唐末磊师道遇之。宋时宫之左右茶园成林,橘柚遍野;宫前一枫,高达数...
道教宫观。在福建省泉州市南门天后路。原称天妃宫。初建于南宋庆元二年(1196),明代永乐十三年(1415)经郑和奏请,奉旨修庙,时凡派官出使外国前,皆来宫祭告祈祷;清康熙十九年...
道教宫观。在湖南省衡山集贤峰下。始建于唐代,原在天柱峰下,初名魏阁,乃祀晋代魏华存之所,后改称“紫虚元君祠”,宋代政和五年(1115)赐名“黄庭观”;清代乾隆年间(1736—1...
道教宫观。福建省上杭县蛟洋村。建于清代乾隆十九年(1754),高32米,以木构为主,外观六层,一至四层为方形,上为八角形,顶冠红色葫芦,檐角饰凤尾反翘,内为三层,底层作庑殿...
道教名古迹。在湖南省衡山紫霄峰前。据《南岳总胜集》记载,始建于西晋太康八年(287),怀帝永嘉中(307—313),赐额为“华薮”;南朝梁时改称九真观,唐玄宗间(712—756),改称衡岳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