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名山。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桂平县城东南约三十五公里处。山东为独秀峰,山西为鹅头峰,山中有白石洞、青玉峡、仙人棋、伏龙窝、炼丹灶、漱玉泉等名胜古迹;山麓原建有道观...
道教庙宇。在云南省巍山彝族回族自治县境内的巍宝山斗姥阁之后。建于清代乾隆年间(1736—1795),后曾多次修复。原主要建筑有前后两殿及两配房,前殿内供救苦天尊塑像,后殿为正殿...
道教宫观名。在云南陆凉州(今陆良县)城南门外。建于明永乐丁亥年(公元1407)。明都御史蒋宗鲁《建真武观记》载:陆凉中和山有二峰,前后突兀,左右层峦环列,状若旗鼓;后枕寻甸...
位于广西桂林市七星公园中心。峰峦苍翠,上如立屏,下如旋螺,中多岩洞。山上岩壁上有“碧虚岩”三篆字,为明末道士潘常静所凿刻。山半有普陀石林,奇石峥嵘,石骨嶙峋。唐代...
道教宫观。在云南省巍山彝族回族自治县境内的巍宝山前山。原名龙潭殿。始建年代不详。初为本地土著彝族祭龙潭之所,两汉时彝师孟获之兄孟优曾居此修炼,相传诸葛亮七擒孟获时...
道教庙宇。在云南省路南县。位于城南大屯村。创建年代不详。《路南县志》言其“杰阁重楼,丹青土木,极一时之盛。”光绪辛卯年 (公元1891年),有曲靖廪生潘荣贵在其中降像扶乩,...
位于广西柳州市区内,高 80 余米,状若鲤鱼直立,唐代称“石鱼山”,后人以鱼峰秀色,改名“鱼峰山”。山傍有小龙潭,山光水色,掩映成趣,四季常青。宋元时曾有道观,后毁于兵...
道教宫观。在云南省巍山彝族回族自治县境内的巍宝山后山。初建于清代乾隆年间(1736-1795),光绪年间(1875-1908)重修,宫内原有得句楼、来翠亭等胜景,花木阴翳,景色幽美,后毁于山火...
道教宫观。在云南弥渡西。《蒙化府志》载:诸葛武侯南征时曾过此地,立铁柱,土人建庙覆之,岁岁贴金其上以祈神佑,颇有灵验;后剥落,白国张乐进求重铸之。《南诏野史》则言...
位于广西容县城东人民公园内。经略台传为唐代诗人元结任容管经略使时所建,故名。真武阁建于台上,为明万历初年遗物。现存木质结构三层楼阁,通高13. 2米 ,面宽13. 8米 ,进深...
道教宫观。在云南省巍山彝族回族自治县境内的巍宝山山脚的东山。始建于唐代,初为南诏蒙氏宗祠,唐代游方道士入巍宝山传播道教将其作为道观,明代宣德年间(1426—1435)观主王德清...
道教庙宇。在云南省巍山彝族回族自治县境内的巍宝山白沙井旁。创建年代不详。毁于清代咸丰、同治年间(1851—1874),民国十二年(1923)重建,共有大殿三间,两侧道舍三楹,大殿内正中...
位于广西阳朔县东北兴坪镇漓江滨弗禄山腰的螺蛳岩口。明初有道士在此结草庐,万历二十七年(1599)建庵,清嘉庆十八年(1813)重建。砖木结构建筑,面积 216平方米 ,分前后两进。前进...
道教庙宇。在云南省巍山彝族回族自治县境内的巍宝山前山。亦名土主庙。祖传细奴逻生前被太上老君授为南诏王,死后又被太上老君封为巡山土主,故后来细奴逻被山中道教奉为“巡...
道教宫观。在云南大理巍山县城东三里,《蒙化府志》载明天启间郡绅李奇英创建;康熙十年(1671)重修。康熙十三年(1674),郡人张锦蕴、梁朝柄等将此观“栖鹤楼”改建成阁以奉吕祖。...
道教庙宇。在云南省巍山彝族回族自治县境内的巍宝山西麓。创建于清代康熙年间(1662—1722)。由前殿、正殿、道舍、花园等建筑构成,整个建筑坐东面西,规模较大,风景秀丽。前殿内...
道教第二十洞天。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容县城南十公里处。亦名南山。由香炉、丹灶、仙人、兜子、中峰、八叠、马鞍、云盖八峰组成,中有太极、宝盖、圣人等二十名岩和南北二洞天...
道教名山。位于贵州省镇远县城东。山中绝壁千尺,怪石嶙峋,景色秀丽,风光迷人。山顶宽平,明代嘉靖年间(1522—1566)建有朝元阁、紫阳书院和考亭祠等,后皆被废;清代山间先...
道教庙宇。在贵州省贵阳市东门月城上。始建于明代万历三十七年 1609),清代康熙八年(1669)重修,雍正、乾隆、嘉庆、道光时均有维修和扩建。该阁是一座九角三层宝塔形建筑,两边设...
道教名山,五岳之一。位于陕西省华阴市南秦岭之中。《华山记》谓“山顶池中,生千叶莲,服之羽化,因名华山”;又因其西有一少华山,亦名太华山。山由东、西、南、北、中五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