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中国早期的星象图,它是一幅砖刻而成的壁画。反映了中国古代的星象观念。中国人把天上的星空按三垣,四象,二十八宿划区分为不同区域。 中国古人很早就把星空分为若干个区...
相传在远古时候,共工和颛顼两人为了争夺天下发生了争战。共工失败后,一气之下跑到了大地的西北角,撞倒了那里的不周山。不周山原是八根擎天柱之一,撞倒之后,西北方的天就...
北京古观象台建于明正统七年(公元1442年),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天文台之一,同时也是我国明清两代的皇家天文台。它以建筑完整、仪器配套齐全、历史悠久而闻名于世。 早在元十...
天体测量学是天文学中最古老也是最基本的一个分支,主要是研究如何测定星辰的位置和星辰到达某个位置的时间。我国古代天文学家设计制造了各种精密而先进的天体测量仪器和天文...
北京古观象台院内陈放的中国古代天文仪器主要有:明代原大铜制浑仪(复制品)、元代1:3铜制简仪(复制品)、元代原大铜制正方案(复制品)。后院陈放有日晷和圭表等古代计时仪...
我国古代使用的的天体测量仪器主要有浑仪、简仪等;表演天体视运动的仪器主要是浑象等。 (1)浑仪 浑仪是以浑天说为理论基础制造的测量天体的仪器。 浑天说是我国古代的一种...
北京古观象台《中国古代天文学成就展》之《时间历法》部分主要介绍了我国时间历法的形成发展过程和主要研究成果。我国古代的历法较为特殊,大多为阴阳合历,从古六历到清时宪...
北京古观象台《中国古代天文学成就展》之《天象记事》部分主要介绍了我国古代天文学的一些主要历史事件和观测成就。例如:公元前5000年的“仰韶文化”大汶口出土的彩陶天文图案...
元代天文学家郭守敬于公元1276年创制的一种测量天体位置的仪器。因将结构繁复的唐宋浑仪加以革新简化而成,故称简仪。它包括相互独立的赤道装置和地平装置,以地球环绕太阳公转...
北京古观象台《中国古代天文学成就展》之《灵台仪象》部分主要对我国古代天文台的发展历史和主要研究用仪器作了较为概括的介绍。展览表现了从西汉天文遗址开始一直到北京古观...
浑象 浑象是一种表演天体视运动的仪器。它把太阳、月亮、二十八宿等天体以及赤道和黄道都绘制在一个圆球面上,能使人不受时间限制,随时了解当时的天象。白天可以看到当时在天...
黑子是太阳表面的气体漩涡,由于其温度比太阳其它部分的温度低,所以光芒也较之其它处幽暗一些,从地球上看仿佛是太阳表面出现了黑色的斑点或斑块,所以又称日斑。 关于太阳黑...
水运仪象台是以水为动力来运转的天文钟。苏颂和韩公廉于宋元祜元年(公元1086年)开始设计,到元祜七年全部完成。台高约12米,宽约7米,最上层设置浑仪且有可以开闭的屋顶,这已...
2002年4月20日到5月5日左右,百年难遇的天文现象:五星连珠出现了。当人们在傍晚观察西方的天空,就会看到水星、金星、火星、木星和土星由西向东一字排开,犹如五颗珍珠串成的珠...
这是位于甘肃省酒泉市阿克塞哈萨克族自治县县城西约50公里红柳沟的柱廊状宫殿式丹霞地貌局部(4月20日摄)。 甘肃省酒泉市阿克塞哈萨克族自治县红柳沟的丹霞地貌呈南北走向、全长...
中国古代天文观测台,位于河南省登封县境内,1279年元代天文学家郭守敬设计制造。观景台平面呈正方形,边长16米余,台高9.40米,台北面石圭长31.19米,俗称量天尺。量天尺和观景台...
中华民族的祖先,对于与人们息息相关的太阳,观察仔细、描述详尽,早在仰韶文化时期,人们就描绘了光芒四射的太阳形象。进而对太阳上的变化也屡有记载。在写于大约公元前140年...
我国历史上各朝代有记录的地震次数...
我国古代取得了大量天体测量成果,为后人留下了很多珍贵的星图、星表。 星表是把测量出的恒星的坐标加以汇编而成的。大约在公元前四世纪的战国时代,魏人石申编写了《天文》一...
所谓历法,简单说就是根据天象变化的自然规律,来计量较长的时间间隔、判断气候的变化、预示季节来临的法则。 根据月相圆缺变化的周期(即朔望月)来制订的历法叫阴历。 以地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