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著名天文学家张钰哲先生 张家祥 王念生 1928年的冬天,北美大陆寒风凛冽,长夜沉沉,在美国叶凯西天文台的60厘米反射望远镜旁,一位中国青年在全神注视着导星镜里的星象。...
我国古代对颁布历法非常重视,它是皇权的象征。因此历代频繁改历,致使元以前的历法多达70余种。但由于历法是衡量一代天文学发展水平的集中体现,所以随着时代发展这些历法多有...
宋代是方志发展史上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重要时期。其特点首先是朝廷重视。从宋太祖至宋徽宗诸位皇帝均曾下诏修志,并于大观元年创设九域图志局,开国家设局修志的先河。其次...
元代天文台站的建立,天文观测的广泛开展,从对观测手段现代化要求的角度来看,促进了天文仪器的制造;反过来天文仪器的制造又促进了天文台站的建立与天文观测的进一步深入开...
浑仪 南京现存古代浑象 水运仪象台 宋代的天文仪器 1.浑仪、浑象及水运仪象台 浑仪是我国古代天文学家用来测量天体坐标和两天体间角距离的主要仪器,它以浑天说为理论基础,历代...
宋朝廷极为重视天象观测。宋代就进行过五次大规模的恒星观测。大中祥符三年(1010年)韩显符对外官星位置进行观测,他以斗宿代替冬至点,用冬至点作起量点,量出外官星与冬至点...
水运浑天 将“水运浑天”的制造水平推向高峰的是宋代的苏颂和韩公廉。他们于元佑七年(1092年)制成了中国古代最雄伟、最复杂的“水运浑天”——水运仪象台。苏颂还专门著书立...
所谓历法,简单说就是根据天象变化的自然规律,来计量较长的时间间隔,判断气候变化、预示季节来临的法则,内容包括每月日数的分配,一年中闰月、闰日以及节气等项内容的安排...
裳樾牌坊群 前往安徽歙县唐模,先过新安江。江上的紫阳桥在朝霞中显出一种亦真亦幻的优美。我见桥洞下有只乌蓬船,便招呼艄公,登船向目的地驶去。 撑船的竹竿插进江底,惊醒...
天文台的兴建及天文观测活动 1.天文台的兴建 天文学的发展离不开天文台的兴建和大量的实地天文观测。元代在上都(今内蒙古正蓝旗境内)、大都(今北京)、登封(今河南省登封县...
翻开北京交通图,很容易就看到一条环形的线路像窗格似地镶嵌在北京城的正中心,把北京城分出城内城外。 它就是二环路,北京古城墙遗址的位置。 北京古城墙已有几百年的历史。...
大都天文台建筑规模宏大,设备仪器完善,工作人员众多,管理也十分严格。其负责时间之人观测高表、仰仪、日晷,并和滴漏校对;负责历算之人则在中层查阅资料,计算新的历法。...
元朝在地震和地质学方面,主要是记载了大量的地震发生时间与危害情况,以及地质学方面资料,为后世提供了宝贵材料。 1.关于地震方面资料 根据《元史》等史书记载:至元二十七年...
在中国古代的历法中, 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被称为“十天干”,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叫作“十二地支”。两者按固定的顺序互相...
正是在这种非常有利的条件下,元代不少天文学家与监候官,分道外出,远达极北南海进行实地天文观测。他们“由上都、大都,历河南府、抵南海,测验晷景(日影)。”这样大规模...
石申夫(一作石申)战国时魏国人。生卒年不详,大约生活于公元前4世纪中期,是我国古代著名天文学家。 石申夫(一作石申)战国时魏国人。生卒年不详,大约生活于公元前4世纪中...
我国最早的天象观察,可以追溯到好几千年以前。无论是对太阳、月亮、行星、彗星、新星、恒星,以及日食和月食、太阳黑子、日珥、流星雨等罕见天象,都有着悠久而丰富的记载,...
元代天文台站的建立,天文观测的广泛开展,从对观测手段现代化要求的角度来看,促进了天文仪器的制造;反过来天文仪器的制造又促进了天文台站的建立与天文观测的进一步深入开...
除去世纪年(如1800年为18世纪……)外,凡是年数能被四除尽的就是闰年,如1948年、1952年等等。至于世纪年,只有世纪数能被四除尽或年数能被400除尽的,才是闰年。如1600年到2000年当...
探寻古代西亚文明的渊源——亚述学探究 亚述学是一门通过发掘和释读楔形文字文献研究古代两河流域历史与文化的综合性人文学科。两河流域又称美索不达米亚(Mesopotamia,来自希腊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