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阳(端午节),一向被看作是一年中的主要节日之一。周处《风土记》说:“仲夏端午,谓五月五日也,俗重此日也与夏至同。” 古代称夏季为“朱明”,意为阳光灿烂,一片通红。...
1、民间文学的概念 民间文学是文学的一个组成部分,是一种由劳动人民口头创作,在民间广泛流传,反映劳动人民社会生活和思想情趣的口头语言艺术。它的主要体裁包括散文体的神...
粽子(拼音:zòng zǐ,读起来应为:zòng zi)(英文名:rice-dumpling)是端午节的节日食品,古称“角黍”,传说是为祭投江的屈原而开始流传的,那一天便互相送粽子作为纪念。并且粽...
端午划龙舟之俗早在屈原投江之前就已存在。端午龙舟竞渡很可能起源于中国南方民族每年一度的春季送瘟神仪式。 历史上五月端午前后,正是南方疫情流行的高发期。为躲避瘟疫,人...
新疆锡伯族的饮食与其民族传统、居住环境等息息相关,有强烈的民族色彩,既保留了本民族的习惯,又吸收了周边民族的精华,形成了别具特色的饮食文化。《锡伯族非物质文化遗产...
【简介】 赛龙舟是端午节的一项重要活动,在我国南方十分流行,它最早当是古越族人祭水神或龙神的一种祭祀活动,其起源有可能始于原始社会末期。赛龙舟是中国民间传统水上体育...
又到端午,民俗专家称,古代女儿出嫁,长住丈夫家,难得见到自己父母。端午节是她回家看望父母的机会,因此,人们把端午日称为“女儿节”。 据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常嗣新...
每至端午,总会想起与这个节日相关的一种饮食:雄黄酒。俗信以为,端午日喝雄黄酒可以破毒祛邪。此日不仅人饮此酒,还要将其洒于各屋角,以保证居室不为邪祟所侵。这一习俗似...
新华网天津5月27日电(记者周润健、蔡玉高)5月28日是传统节日端午节。有关专家表示,从插艾蒿、悬菖蒲、吃蒜头、饮雄黄酒和菖蒲酒等端午习俗分析来看,端午节是中国最...
原题: 七夕节曾是古代女人节 乞求至死不渝的爱情 七夕乞巧,这个节日起源于汉代,东晋葛洪的《西京杂记》有“汉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针于开襟楼,人俱习之”的记载,这便是...
原文题目: 迢迢牵牛星 皎皎河汉女——我国古代的七夕 农历七月初七日,俗称七夕,是我国古代充满神奇浪漫色彩的传统节日。由于此节日的由来与牛郎织女的爱情传说纠缠在一起,...
端午节又称端阳节,是我国古已有之的多民族民俗大节,两千多年来,不仅汉族家家户户都要隆重庆祝,并在许多城乡村寨举行丰富多彩的节庆活动;同时,南北方还有26个少数民族也都...
进入农历七月,将有三个民俗味很浓的佳节接踵而至,依次是:七月初七“七夕节”,七月十五“中元节”,七月二十二“财神节”。 农历七月的第一个七天,便是“七夕节”。又称“...
起源说: 偶然翻读《本草纲目》,有“古人以菰叶裹黍米煮成尖角,如棕榈叶之形,故曰粽”的记载,再望书台上的台历,猛然感悟,过十天八天就要过端午节,吃粽子了。 关于粽子...
农历五月初五是我国传统的端午节。它形成于战国时代,距今已有两千多年的悠久历史。端午的“端”是开端、初之意,初五是一个月中的初始,在农历地支纪月中,顺序正月为寅,二...
七夕节始终和牛郎织女的传说相连。他们一年一度相会的七夕,被世人视为爱情的象征。这也成为了中国四大民间爱情传说之一。 关于牵牛织女最早见于《诗经·小雅·大东》: 维天有...
农历的七月初七是乞巧节,也是牛郎织女相会的日子。每当这个时节,遥望夜空,银河两侧那一眨一眨的牵牛星和织女星,就忍不住浮想联翩。虽然,两颗星星永远不会走到一起,但千...
端午将至,韩国称端午是韩人之节。何新先生授权本站始发此文,正本清源。 五月五日端午,上古以为夏至之日,颛顼及殷商古历以之为尝黍之新年,彝历以为星回之节,又演变为“火...
1 爱歌如命的民族 广西是一片充满歌声的土地。 现有资料显示,广西少数民族歌谣最早见诸文献的有两则。一是西汉刘向《说苑·善说》用汉字记越音所录春秋战国时期的《越人歌》。...
“七夕”夜晚,年轻的妇女、姑娘要摆上事先准备好的时令水果,对着皎皎明月,朝天祭拜。她们还要举行各种乞巧仪式,虔诚地乞求织女神赋予她们聪慧的巧手,祈求自己能够得到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