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市场经济大潮和文化取向多元化趋势的冲击下,中国戏曲出现了萎缩态势,越剧也不能独善其身。在近日举办的第二届中国越剧艺术节上,越剧的下一个百年路向何方?成了引人关注...
吕家河村民风淳朴。谁劳动不积极,谁不孝顺老人,谁虐待儿媳妇,锣鼓和歌声就会提醒他。当地人为琐事吵架了,一般只要一方到另一方门前唱一下表示和好的歌,双方就会和好如初...
在刚刚落幕的第六届中国曲艺牡丹奖中,来自广州军区的“80后”相声演员逗笑获得了牡丹奖新人奖。他与搭档逗乐可谓少小成名,1997年,在第一届全国快板大赛中,就荣获了...
黔东北地处黔、渝、湘、鄂四省(市)边区结合部,世居在这里的土家族是中国古代巴人的后裔,他们自称”毕兹卡”(意为本地人)。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土家族创造了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
角色感情 起伏越大 演员表演 空间越大 李阳鸣 (表演艺术家李万春之孙,青年京剧演员电视大赛金奖武生) 我的京剧生涯是从小时候跟爷爷学戏开始的。爷爷在教我身段和唱腔的时候...
镇康“阿数瑟”艺术 肖志雄李建军 “乘着十七届六中全会关于文化体制改革的春风,阿数瑟之乡,边城镇康沸腾了!”10月18日,首届临沧边境经济交易贸易会暨2011年镇康“阿数瑟”民...
《茶馆》剧照 台上的老“裕泰”茶馆演绎的是从清末到民国,再到抗战初半个世纪的沧桑; 台下的《茶馆》从一九五八年北京人艺焦菊隐导演的首排到二○○八年再次搬上舞台,正好...
如果一个喜欢音乐的人言必贝多芬、莫扎特,除此之外都不喜欢,恐怕不能算是一个完全的爱乐者。 我也许就是一个不完全的爱乐者。因为我不喜欢被追星族崇拜得五体投地的“天王”...
木洞镇位于我市巴南区北部,地处古代巴国境内腹地明月峡出口处的长江南岸。每逢春播、秋收时节,一曲曲高亢粗犷、婉转悠扬的山歌,在明月峡出口处的广阔田间此起彼伏。在2006年...
在土家族情歌中,男方一般被女方(或自称)称为“哥”、“郎”,而称女方为“妹”、“姐”。随着歌声,相聚一边的姑娘们向唱歌的小伙子堆里望去,如果有几个或是大多数的小伙子都被姑...
经典如何铸就? 《茶馆》为何长演不衰? 郑榕首先把功劳给了老舍的剧本。 1958年,老舍在人艺朗读完他的剧本,时任北京人艺院长的曹禺用英文连说了两遍“经典”。尤其是剧本的第...
一句“叫小番” 最考验功力 谭正岩 (谭门第七代传人,青年京剧演员电视大赛金奖老生) 《四郎探母》这出戏的“戏核”是《见娘》,《见娘》应该说是谭门的代表剧目,谭门几代人...
这种歌舞表演是综合运用唱念做打多种表现手段以创造舞台形象的艺术。在戏曲形成过程中,它是经过各个时期的发展演变逐渐形成的。中国古代百戏杂陈,由民间的说唱、滑稽表演和...
节奏化 节奏是使唱念做打诸般艺术手段多样统一的共同要素。就唱念做打与歌舞相结合的程度来说,从接近生活语言的散白到曲折委婉的歌唱,从接近生活节奏的各种手势、动作到紧张...
戏迷忆旧 几十年前,京城似乎不少人都会哼几句皮黄。上世纪五十年代初,京城人都有份工作,每月工会发洗理票,电影票,有时还给一张戏票。 1980年的11月30日是个星期日,在晚报一...
哪些剧震撼过舞台:数十大不可错过的经典话剧 《雷雨》:中国话剧百年第一戏 中国话剧史的一座丰碑,它使24岁的曹禺一鸣惊人,使中国话剧走向成熟。中国话剧这一百年来,如果只...
银达子(王庆林)老先生是河北梆子的一名德高望重的老演员。他少年学徒,后跟随师傅剪子红学唱河北梆子,再后来成为专业演员。从上世纪30年代直到1959年逝世,从艺近30年。 银达子...
青海曲种。用西宁方言演唱,以“盏儿”(碰铃)击节,演唱者被称为“王辩”。倒浆水在西宁一带原称“板书”,类似快板书。1920年后,演唱板书的名艺人万子祯始改称现名,并逐渐...
《压迫》:现代主义话剧的典范 作于1925年冬天的独幕剧《压迫》,被洪深认为是“那时期创作喜剧中的惟一杰作”。该剧创造出了堪称典范的人物语言和最为人称道的剧作结构,在同...
《于无声处》:新时期话剧发轫之作 1978年11月16日,由上海工人宗福先创作的四幕话剧《于无声处》轰轰烈烈演出。20多年过去了,回顾话剧《于无声处》的演出和剧本的发表,以及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