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钹,圆形(中间突起),铜制。两面为一付,每面直径约一尺。大钹无固定音高,用一线记谱。大钹声音宏亮,多用于合奏和戏剧、歌舞的伴奏。在民间鼓乐演奏中常在乐曲强拍击奏,用...
编磬为古代乐器一种,用石或玉制作,十六面一组。它的音色,除黄钟、大吕、太簇、夹钟、姑洗、仲吕、蕤宾、林钟、夷则、南吕、无射、应钟等十二正律外,又加四个半音,演奏打...
老师们教学示范。 老师们十分投入地讨论教学心得。 活动邀请了来自中国戏曲学院、中国艺术研究院、国家京剧院、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等高等院校与机构的专家学者进行现场讲学。...
二胡传入中原之前,当时叫西琴,在北宋时期,它是契丹族等西族使用的弓弦乐器。当时他们就是用鳄鱼皮或蛇皮等动物皮来蒙制乐器。 后来随着契丹进入中原,这样的乐器迅速在中原...
根卡的历史 根卡是藏族古老的民间拉弦乐器。最早只用于宫廷音乐及古典歌舞囊玛的伴奏,后多年不流行而濒于失传,20世纪50年代得到复兴。音色柔和、清亮,富有浓厚的高原风味,...
成寿寺小学乐团首次亮相箜篌艺术节 箜篌国手崔君芝介绍乐团 日前,由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箜篌专业委员会主办,中央音乐学院承办的“2015年第二届箜篌艺术节”在中央音乐学院盛大...
藏京胡必汪 藏京胡:藏语称“宾旺”、“必汪”。藏族拉弦乐器。流行于西藏自治区、四川及云南、青海、甘肃等地的部分藏族居住地区。 藏京胡主要用于歌舞和藏剧(藏语称堆嘎)...
扎木聂又称扎年。藏族弹弦乐器。因其设六弦,故又称六弦琴。流行于西藏自治区、四川、云南、青海、甘肃等地。据藏文史书《红史》载,扎木聂于唐代从内地传入。 用红木、核桃木...
点击查看高清原图 依苏婉娜 昆明信息港讯 记者任骥远 伴随着我国的改革开放,民族声乐亦走向了世界。学习民族器乐的热潮在全国不断高涨,民族器乐作品大量涌现,演奏技术不断发...
那额,又称热巴鼓。藏族、门巴族棰击膜鸣乐器。汉族称藏族手鼓。流行于西藏昌都、那曲、林芝、青海玉树、甘肃甘南、四川甘孜和云南迪庆等藏族地区。 在云南省迪庆藏族自治州维...
古装剧里美人美景,随便就是一幅画~当古装美女演奏起挂带乐器会是怎样的风景呢~当刘诗诗吹起笛子,垂眉平添愁思,眉心的一点红妆使一副淡妆瞬间娇艳起来~ 赵丽颖一改花千骨中的...
勤劳的景颇族人民,主要聚居于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这里地处亚热带,森林密布,一幢幢竹楼掩映在苍林翠竹之中。景颇人普遍崇信万物有灵的原始多神教,最大的祭祀活动...
中国是个多民族国家,包括汉族共有五十六个民族。每个民族都有其悠久的历史、文化和最具本民族的特色的音乐形式。尤其是少民族,大都能歌善舞,具有历史悠久的音乐文化传统。...
箜篌(kōnghóu)历史悠久、源远流长,音域宽广、音色柔美清澈,表现力强。古代除宫廷雅乐使用外,在民间也广泛流传。现常用于独奏、重奏和为歌舞伴奏,并在大型民族管弦乐队中应...
一个完整的音可以分为三个部分:音头,音腹和音尾. 音头是指每个音发出时的最初部分,他主要由气息,舌头和口风相互配合而成.我们辨别发音的好坏,主要是由音头开始. 分辨发音...
热巴铃,藏族摇击体鸣乐器。藏语称热巴司,汉族称热巴铃、扁铃。流行于西藏、四川、云南、青海、甘肃等省区。 铃体铜体,呈盘状,形似小镲。铃高3厘米,铃口直径13.5厘米,铃壁...
保亭县境内有一座风光秀丽的七仙岭,由此产生相当优美的民间文化薪火相传下来。这里的黎族人民以能歌善舞著称,传统竹木器乐十分丰富,源远流长。 黎族传统乐器多取材于各种竹...
2016年9月25日,在一场名为“丝竹古韵”古琴全国巡演石家庄站的音乐会上,河北古琴学会在石家庄人民会堂举行了成立及揭牌仪式, 仪式由河北古琴家魏胜宝先生主持。依据学会章程...
钦 铜钦是藏族佛传佛教所特有的铜管乐器之一,主要用于盛大庆典或召集见臣民。据藏文史书和有些早期壁画记载,铜钦早在公元十世纪以前就在西藏出现。铜钦分别用红铜、铜、黄铜...
中国江苏网9月23日讯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张继的《枫桥夜泊》可谓家喻户晓,但老苏州们也许不知道苏州有一家以“寒山”命名的老乐器厂。 记者走访了位于木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