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畲族传统民族节日,每年农历九月九,福建霞浦县马洋、溪南等地的畲族同胞,要举行一次规模盛大的目连山歌会。这一天的歌会与其他节日歌会所不同的是,这一天歌会,是对人...
小脚,又叫三寸金莲,俗称为裹小脚,是把女子的脚用布条扎裹起来,使其变得又小又尖的一种封建陋俗。这种经过紧密缠裹导致筋骨畸形的小脚竟被古人美化为“三寸金莲”面受到广...
石狮市蚶江镇是闽南著名侨乡,同时又是闻名海内外的灯谜之乡。自清末以来,这里的灯谜活动持续不断,“侨乡谜社”在香港设立有分社,这几年又成立了‘‘港台——蚶江灯谜联谊...
闽东各族传统民族体育项目。其由来于公元 700年左右。各族英雄蓝奉高率领畲族起义军在福建长汀抵御唐军,寡不抵众,渡江撤退,自己一人断后,英勇地抵挡追兵,终于守住了汀江城...
南京旧时风俗,“立夏”这一天,大人要叫小孩骑坐于门槛上吃豌豆糕,谓之“不疰夏”。据《金陵岁时记》解释,这项风俗的由来,是因为夏令天气火热,人多不恩饮食,让小孩先吃...
别具一格的舞龙形式。流行于安溪龙涓乡山后村。龙头、龙尾用篾扎布糊,龙身用一盏盏小灯笼插在一根根串连起来的“T”形木架上,整条龙可装上数百盏小灯笼。灯多龙长象征人丁兴...
闽东畲族传统民族节日活动项目。流行于宁德市南山一带畲村。每年元宵这一天,凡这一年中办过喜庆事的人家,如婚嫁、添丁、寿辰、建房等,男的要准备三斤半装的好酒两瓶,女的...
贴春联和年画旧时贴“出行大吉”、“对我生财”、“四方来利”之类的红纸条。50年代以后则多贴春联和年画。 春节禁忌大年初一不扫地,怕扫去财运。忌讳“放快”,即不许说“死...
民间游戏。流传于闽南、台湾。炮城用竹子扎成圆形骨架,比脸盆稍大,周围环绕一串长长鞭炮,它象征古代城垣,炮城制好后,悬挂在空旷处,约两层楼高。游戏开始时,设守城卫士...
闽东畲族节俗活动项目。农历七月七这一天,各族群众对村里的水井要进行一次清洗,叫做“洗井”,洗井完毕,要放7种豆到井里给“喜鹊”吃,把井水喻为银河,让“喜鹊”吃完豆,...
众所周知,苗族民间节俗活动多,而且非常活跃,几乎每月苗族民间都有节庆民俗活动。这是无文字的苗族先民,以繁富的民俗载体来传递苗族的历史和文化。一年中,不同地区的苗族...
大理白族三合院 大理白族民俗——抢亲 人们都知道云南有个美丽的西双版纳,很多人不知道,“神奇的高黎贡山”比起西双版纳来,不但更有魅力,而且更神秘。 白族是个古老的民族...
福建民间文化活动形式。流行于闽西漳平市新桥一带。每年正月,当地群众每户要扎一节灯龙的龙身,长二米,高五十公分,外披龙鳞饰物,内可燃点蜡烛,各节龙身设钩子,互相可以...
居住在西双版纳勐腊县瑶山上的蓝靛瑶族妇女视无眉毛为美,一向有拔眉毛的习俗。小姑娘从十四、五岁起,就开始拔眉。拔眉毛时,先在眉间抹点火灰消毒和止痛,然后用两根线在眉...
白族扎染是个细活 杨丽萍,大理白族人。一直以来,人们将这位深山走出来的舞蹈家称为“巫女” 结婚后的女性就不再享受自由了。如果哪个女人被发现发生婚外性关系,那个男人可...
杯盘碎片送朋友 丹麦人在元旦前夜,家家户户都要将平时打碎的杯盘碎片收集起来,待夜深人静时偷偷地送至朋友家的门前。元旦的早晨,如果谁家门前堆放的碎片越多,则说明他家的...
闽西,是客家人的祖地,有着独特的风土民情。连城的芷溪闹花灯,就是其中的一朵奇葩。 芷溪闹花灯,有着近300年的历史。早在康熙四十五年(公元1706年),芷溪人杨燕山任官于苏州,夫人吴二...
白族规定,每年在某个时段要给每个家庭成员三天时间,凡是婚姻存在些问题的家庭成员,在这三天中可以找往日的情人去到周围山中某个安静的地方互诉衷肠,可以卿卿我我甚至可以...
流行于福建龙岩连城县罗坊镇的“走古事”,是客家人每年正月十五举办的大型民俗竞技活动,被誉为“山区的狂欢节”。据传在明朝,罗坊镇常闹旱、涝两灾,当地百姓把流传北方的...
基诺族待客真诚,在民间一直保留“生分熟吃”的习俗。 即捕获到猎物之后,凡是见到捕获者的人,生时都可分一份,熟时都可去吃,直到吃完为止。饮酒也是如此,只要客人不放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