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向三代”与泰西“立国本末”——晚清“复古维新论”中的变革与立国 作者:马猛猛 来源:作者授权儒家网发布,原载《政治思想史》2022年第3期 摘要:相比托古改制思想范式,...
从德性身体到伦理秩序——由儒家工夫论开启公共伦理生活 作者:游森(同济大学人文学院哲学系博士生) 来源:《天府新论》2022年第5期 摘要:公共伦理生活始终需要人的具身性现...
从“六经皆史”到“古史皆经”——章太炎经史互释的思想史内涵 作者:陕庆(宁波大学人文与传媒学院中文系副教授) 来源:《中国哲学史》2022年第5期 摘要:经史变奏、经史互释...
中华传统孝道的基本精神及当代价值 作者:柴永昌 来源:作者赐稿儒家网发布,原载《华夏文化》2022年第2期 摘要:中华传统孝道是中华传统美德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支撑中华民族生...
公羊经权义 作者:朱雷(北京师范大学哲学学院) 来源:《中国哲学史》2022年第5期 摘要:汉代公羊的经权说并不仅仅讨论经/权、常/变的形式关系,或行权的形式条件之类的问题,更...
儒家“善恶报应”论的法理诠释 作者:乔飞 来源:《东南法学》2022年春季卷 摘要:儒家的“善恶报应”论,在中华文化中源远流长,其内容有“报及自身”说、“子孙报应”说、“善...
吴光 作者简介:吴光,男,西历1944年生,浙江淳安人。浙江省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著有《儒家哲学片论》《黄宗羲著作汇考》《黄宗羲传》《黄宗羲与清代浙东学派》《论...
朱子的“心即理”及其与阳明的异同 作者:傅锡洪 来源:《中国哲学史》2022年第5期 、 摘要:虽说“心即理”是王阳明等心学家的标志性命题,不过,这并不意味着朱子没有类似的观...
“情”与“善”的生成——孟子性善论的必然性与伦理世界的创生 作者:徐冰(西南政法大学哲学系、国学经典与人文教育中心) 来源:《中国哲学史》2022年第5期 摘要:孟子性善论...
陈赟 作者简介:陈赟,男,西元一九七三年生,安徽怀远人,华东师范大学哲学博士。现为华东师范大学中国现代思想文化研究所暨哲学系教授。著有《回归真实的存在——王船山哲学...
古典公共性的生成:乡约的合理性与明代思想史上的和会趋势 作者:解扬(中国社会科学院古代史研究所、中国历史研究院“朱鸿林工作室”) 来源:《人文杂志》2022年第9期 摘要:...
毛朝晖 作者简介:毛朝晖,男,西元1981年生,湖南衡阳人,新加坡国立大学哲学博士。曾任南洋理工大学新加坡华文教研中心副研究员,中山大学哲学系(珠海)副研究员,现任华侨...
当代《论语》诠释及其研究探骊 作者:惠江南,乔芳 来源:作者授权儒家网发布,原载《赤峰学院学报(哲社版)》2022年第1期 摘要:近代以来直至改革开放初期,“论语学”研究受...
常樯 作者简介:常樯,本名常强,男,西元1983年12月生,山东临清人,现任职尼山世界儒学中心中国孔子基金会秘书处,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主要研究儒家哲学、儒家文化传承发...
儒家易学传承、创新和重建及其现实意义——以《易传》为视角 作者:林忠军(山东大学易学与中国古代哲学研究中心) 来源:《人文杂志》2022年第5期 摘要:《易传》提出“观象玩...
关中大儒李二曲的人格和思想之美 作者:张全省 来源:作者授权儒家网发布,原载《宝鸡社会科学》2022年第3期 摘要:李二曲是清初著名的哲学家、思想家、教育家,著有《四书反身...
郭店楚简《五行》篇之心论与天人贯通的弘教模型之确立 作者:张晚林杨黎 来源:作者赐稿 原载王中江、李存山主编:《中国儒学》第十七辑 内容提要: 郭店楚简《五行》篇是作为...
张晚林 作者简介:张晚林,号抱经堂,男,西元1968年生,湖北大冶人,武汉大学哲学博士。2003至2020年在湖南科技大学哲学系任教,2021年2月任湘潭大学碧泉书院·哲学与历史文化学院...
儒家境界体验中的抽象置定与具体表现——以牟宗三对阳明与二溪的诠释为中心 作者:马士彪(山东大学易学与中国古代哲学研究中心暨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助理研究员) 来源:《中国哲...
姚海涛 作者简介:姚海涛,男,西元一九八一年生,山东高密人,山东大学哲学硕士。现为青岛城市学院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先秦儒家哲学、荀子哲学。 解蔽祛魅与安顿重塑:荀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