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苦禅说:“有时在一种醉梦、幻想似的心境下抹成几幅,日后看来颇有趣味,也再画不出同样的了。正如怀素引许瑶诗所云:‘志在新奇无定则,古瘦漓骊半无墨,醉来信手两三行,醒后却书书不得。'” 李苦禅在晚年常说:“意在笔先,胸有成竹,功力深厚,法度完备,便愈画愈熟。太熟则俗,熟极求生才有味道,画到后来,好象不会画似的。板桥说得好,‘画到熟时是生时',生得似乎笔先无意,笔下无法,画到差一点就坏了的地步才够火候!” 李苦禅说:“古来评画分几品:法度熟练之作为能品,刻意传神之作为神品,神品上乘为妙品(不可多得),妙品之上还有逸品。这逸品最高,它仿佛既不用心又不用力,虽出自手却浑然天成。青藤、八大的一些作品可入此品,是罕见的珍品。陈老莲说得好:‘至能而若无能,此难能也。'”作画本是“外师造化,中得心源”,客观的东西需经过主观加工创作,“本之天而全之人”,“合于天造,厌于人意”(苏东坡语),正如石涛所云:“以我襟含气度,不在山川林木之内,其精神驾驭于山川林木之处,随笔一落,随意一发,自成天蒙,处处通情,处处醒透,处处脱尘而生活,自脱天地牢笼之手归于自然矣!” 李苦禅说:“我到老年,作画之前往往仅有个大致的意思,并无具体设想,待下笔之后再临机应变,逐步完成。甚至画前了无成意,更不想用何笔法,只是随心所欲,任意几笔,再依其韵致,收拾成幅,倒也天真活泼!” 三、散论 章 写意大师中,青藤能力才气大,八大山人作性强(作性强,即惨淡经营却似不思不勉而从容中道的能力。)石涛悟性高。白石先师比起他们来天分有限,但功力最大。 八大山人于无画处求画,无墨处以空补,年轻时体会不到这一点。当年在上海聊起这,王一亭的一位朋友便将此内容写了一本子,说他也从来没有想到过这一点。到了这一步,造型已经冲破了,但笔墨还有的。这时的造型夸张了,变了。形变了,调子也变了,色调也变了,有自变,有公变,犹如地球的自转公转。 行笔不可剑拔弩张,要以意先笔,如同太极拳以意领力,柔中见刚。 我体会,用笔如同国术:走如风,站如钉,象太极拳一样的行云流水,重气韵,任何地方不要太露,太突出,要含蓄,云行泉流,不紧不慢。 大写意——兴来之笔,如庄子所云,“解衣盘礴”,亦如张璪之艺“非画也,真道也!当其有事,已知遗去机巧,意冥玄化,而物在灵府,不在耳目,故得于心应于手,孤姿绝状,触毫而出,气交冲淡,与神为徒”。 小画布局严紧了,放成丈二匹也一样严紧。心中无数,仅想以大取胜,往往不是画画,是爬画——爬到哪,画到哪,爬满了算,退远一看:大花被面一幅! 八大山人的墨,我过去都是一块一块分析的。在杭州时,和潘天寿先生一起,在纸上先点几笔,干后在灯或窗前逆光而照,看谁的墨用得如烟云状为佳。 书法中,点子最难! 读画,皆可横竖颠倒观之,变换内容而灵活用之。 创作时要敢于冲。如王羲之那时,都写八分之类,但他冲开了,不管《说文》、六书,写成了“现代字”,所以千余年来人称誉之为“书圣”。他创出来了! 作画立意后,务先求技巧(多种技巧),不可先追求味道。味道是在技巧中经常体会积进之结果。此节要切实注意。否则如人发育未成,却学老翁佝偻踉跄种种之老态,技巧尚未窥到,而欲使画法登峰造极,是冥妄之想。今后注意:每作要“整”,“整”即包括协调、气韵、多样统一等等。作者心意整且静,方可做到“整”字。此近老年之追求,专精致一也! 对作者,须观其画论,察其成绩。如欲知其论正确与否,察其画迹便可证明矣! ——摘自《苦禅宗师艺缘录》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