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散文類:新時代「力與美」最佳散文課讀本 時 間:2015年4月 作 者:黃錦樹、高嘉謙 編 出版單位:臺北:麥田出版社 內容簡介: 全書所選都是具代表性的作家,以魯迅的渡台弟子臺靜農領軍,楊絳,汪曾祺,齊邦媛,余光中,楊南郡,林文月,雷驤,楊牧,張錯,陳芳明,王安憶,王德威,朱天文,楊索,簡媜,駱以軍,柯裕棻,唐捐,鍾怡雯,陳大為,吳明益,徐國能,房慧真,黃湯姆,劉梓潔,童偉格,吳妮民,黃文鉅,言叔夏。 跨越地域與世代,含括散文的多樣面貌──飽經憂患時代考驗的抒情散文,溫婉懷舊的閨秀散文,小說家「帶出一個世界」的散文,富於情趣的論文式散文,來自社會底層的素人散文,注重文體修辭的風格散文,具有哲思視野的新意散文…… 這部散文選除了提供傳統主流散文的必備作品外,也讓散文更自由寬廣,把更具多元散文書寫的代表作品收錄進來,試圖讓大學生或者喜愛散文的讀者,打開另一扉閱讀視窗。 臺靜農(1903-1990)〈始經喪亂〉、〈記波外翁〉、〈傷逝〉 楊絳(1913)〈丙午丁未年紀事〉 汪曾祺(1920-1997)〈西南聯大中文系〉、〈星斗其文,赤子其人〉、〈歲朝清供〉、〈豆腐〉 齊邦媛(1924)〈來自雲端的信〉 余光中(1928)〈聽聽那冷雨〉、〈牛蛙記〉、〈鬼雨〉 楊南郡(1931)〈斯卡羅遺事〉 林文月(1933)〈溫州街到溫州街〉 雷驤(1939)〈岳父寫生帖〉 楊牧(1940)〈那一個年代〉、〈戰火在天外燃燒〉、〈搜索者〉 張錯(1943)〈逸仙雅居〉 陳芳明(1947)〈奔流入海〉 王安憶(1954)〈漂泊的語言〉 王德威(1954)〈父親的病〉 朱天文(1956)〈做小金魚的人〉 楊索(1959)〈這些人與那些人〉 簡媜(1961)〈小同窗〉(也稱〈初夏〉) 駱以軍(1967)〈溫州街夢見街〉 柯裕棻(1968)〈爺爺房裡的鐘〉 唐捐(1968)〈螢河榮枯錄〉 鍾怡雯(1969)〈紗麗上的塵埃〉 陳大為(1969)〈從鬼〉 吳明益(1971)〈美麗世〉(負片) 徐國能(1973)〈第九味〉 房慧真〈1974〉〈紅樓〉 黃湯姆(1976)〈旅遊文學:地方精神與詩意承載〉 童偉格(1977)〈失踪的港〉 劉梓潔(1980)〈父後七日〉 吳妮民(1981)〈週間旅行〉 黃文矩(1982)〈就木〉 言叔夏(1982)〈馬緯度無風帶〉 14、逆光的歷史──施叔青小說的癥狀式逆讀 時 間:2015年4月 作 者:何敬堯 著 出版單位:臺北:秀威資訊公司 內容簡介: 第壹章 序論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問題意識 第二節 名詞解釋與研究方法 第三節 前人研究文獻回顧 第四節 研究範疇與書籍章節架構 第貳章 論《行過洛津》的遷移史、洛津鄉土與敘事傾斜 第一節 時間的癥狀:探究《行過洛津》的歷史構層 第二節 空間的癥狀:《行過洛津》之鄉土拼貼畫 第三節 敘事的癥狀:《行過洛津》中敘事美學之分析 第四節 小結 第參章 論《風前塵埃》的族群史、移民村風景與戀愛敘事 第一節 時間的癥狀:《風前塵埃》對於歷史情結的解構 第二節 空間的癥狀:丈量《風前塵埃》的東台灣地圖集 第三節 敘事的癥狀:睌視《風前塵埃》中橫山月姬的戀愛敘事 第四節 小結 第肆章 論《三世人》的台灣史觀、台北城與敘事裂縫 第一節 時間的癥狀:《三世人》中歷史殿堂的再建 第二節 空間的癥狀:《三世人》裡城市文化的「現代性」博物館 第三節 敘事的癥狀:觀測《三世人》的敘事美學功能與障礙 第四節 小結 第伍章 結論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