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国学漫谈 >

提高个人文集出版门槛很有必要

http://www.newdu.com 2017-11-23 国学网 李景端 参加讨论

        去年一批出版社联名呼吁,必须提高学术著作的出版门槛,不仅得到出版主管部门的肯定与支持,出版界也普遍叫好。有鉴于此,我还想吁请,必须进一步提高个人文集的出版门槛。理由有四:
        一是,现在出版文集太随便。说直率一点,市场已显过滥的迹象。出版系列文集,曾经是一件很高雅很严肃的事情。历史上流传下来的文集主人,几乎全是知名人士。解放后直到改革开放之前,能出版个人文集的,也多是有威望的领导人物及知名学者。即便是受众面比较广的作家,好像也只有鲁迅、郭沫若、茅盾、巴金、朱自清等为数不多的名家,出版了多卷本文集。可是如今,随便什么人,都可以轻易出版个人文集。说它滥,有人可能不相信,觉得在书店里没看到有多少文集。殊不知,有相当多的文集,根本没进书店,而是进了仓库,最终成了压库书和报废书。前年有次我到一所县中学的图书室参观,见摆有几套多卷本文集。随口问为什么买这些书,答曰不是买的,是出版社图书下乡活动中赠送的。原来,“滥出”的文集,竟流到了这里。
        二是,文集的学术含量贬值了。文集本应是作品的集锦。所谓作品,理应是科学或文化的创作,文集应该反映这些创作的成果或其精华。按理说,一部合格的文集,其文主应该在某一领域有所成就,其作品要能反映他的学术或艺术内涵。可惜现在不少文集内容贫乏,勉强拼凑,水分很大,看不出有什么学术含量。这类文集出多了,难免造成学术贬值的坏印象。
        三是,造成学术评价的误导。出版文集曾经是学术含量高的一种标志。尤其在填报学术成果或评定职称等学术评价时,出版了文集,往往觉得有分量,桌上能摆几本文集,更显学问气派。倘若只看这个架势,不明文集的“空心”,那就可能导致对学术水准的误判。
        四是,造成资源的浪费。现在国家倡导节约,各行各业都要反对浪费。我认为,应该把遏制滥出文集列入出版业厉行节约的一项举措,再不能容许滥造只能压库和报废的所谓文集了。
        造成滥出文集这种现象,首先是有些作者对待学术态度显得轻率。我回忆起我与钱锺书的一桩往事。上世纪80年代初,我反复多次,使尽磨功,开出好多优惠条件,力图要出版钱锺书文集,钱先生就是不答应,坚持认为“不值得出”。直到往后很久,我猜测可能是杨绛先生松口,于是才精选了部分认为有价值的作品,出了一套《钱锺书集》,还不是《钱锺书文集》。钱先生对待学术如此严谨的态度,值得后人铭记与弘扬。
        其次是有些出版者,对待出版文集不是门槛过低,而是没有门槛。谁出钱,就给谁出。有位名人遗孀告诉我,有家出版社,找她要出这位名人的文集。开价索要印制费30万元,免收编辑费,所印600部中,出版社只留20部,用来报送评奖,其余的全由她送人。出版社分明就是冲着得奖,让别人掏钱出文集。还有比这更露骨的,北京有家自称什么“国际文化传媒公司”,在合法刊物公开登广告,声称只要付钱,就能代人出版各类文集和丛书,还保证都有正规出版社的书号。上述现象,应该引起主管部门的重视。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