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评】 光绪元年(1875)清廷命陕甘总督左宗棠为钦差大臣,督办新疆军务,拥有筹兵、筹饷和指挥全权,去出击占据新疆的沙俄军人阿古柏。第二年,时年六十五岁的左宗棠“老怀益壮,壮士长歌”从甘肃酒泉分四路出星星峡,向哈密进发。出发时带着棺材,表示要与沙俄决一死战。同时,左宗棠又调川军徐占彪部出关,以固后路。其后清军陆续攻占黄田、古牧地、乌鲁本齐、玛纳斯南城,结束了北疆之役。左宗棠遂屯军哈密,准备收复南疆。这封给小儿子孝同的家信即写于刚定北疆、准备平定南疆的光绪二年五月。 左宗棠有四个儿子,左孝同是其幼子。这四个儿子其中三位或为平民,或承父荫,唯有这个小儿子靠自己努力成就了一番事业。左孝同(1857-1924) 字子异,官至江苏提法使,甲午战争时,曾任辽宁边关统帅吴大澂手下效力,总办营务。其子左念恒官至杭州太守,也是左宗棠孙辈唯一进入仕途的,从左宗棠在另一封给在家主持家务的二儿孝宽(此时长子孝威已死)家信《戊寅与孝宽(谕买田事)》中对左孝同的评价来看,他也是诸子中最让左宗棠满意的。左宗棠在信中说:“三儿谨厚有余,四儿心地明白”,“近时习气不佳,子弟肯读书务正,留意科名者,即是门户之托。四儿似是英敏一流,将来可冀成人”。左宗棠在此信中,亦未见在给孝威、孝宽等人信中常见的训斥和责骂,而是悉心指教、具体周到。只是希望他“细心读书,专意务正,免贻我忧”可见也是唯一寄予希望的孩子。再联系到刚收复北疆,又忙于部署收复南疆的大战在即,更可见这位军事统帅念兹在兹的教子拳拳之心。 在信中,左宗棠从自己的读书和作文的体会出发,指出在读书方面要多读书、肯用心:“多读书则义理不隔,肯用心则题蕴毕宣”,而且要从文章体制和作法以及文章的结构和表达方式细细推寻。作文方面不要贪大、不要去高谈阔论,而要具体细密,多做“小题”。我想这对今日读书作文也有裨益。从另一封《戊寅与孝宽(谕买田事)》家信来看,孝同接受指导后,于光绪四年(即戊寅年,1878)在乡试中名列前茅。而且为人又能发愤自强,拒绝左宗棠为他捐个贡生直接参加礼部会试,而要通过自己努力,从他后来的表现看,也的确做到了。 信的开头说到患训荨麻疹的痛苦之状,亦可见其精忠为国精神,亦可补正史之不足。至于不让亲属宗概、昭熙来新疆大营,“令其速归,勿许久留为要”亦可作为不将公权力私用的范例。能考虑到“宗概家贫远出,可给盘川银五十两。昭熙此来,准酌帮路费十六两”,拿出己财资助补贴,也算是有理有节。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