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金钟 “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似乎没有什么预兆,寒冷就不请自来了。很多人在没有预兆的低气温中感了风寒,流感开始盛行起来。尤其是近日,秋深篱落,“寒露”临近,不得不添了厚的衣衫。 寒露之后是秋季的最后一个节气“霜降”,这就意味着冬天就要降临了。寒露的时间在公历每年10月7日到10月9日,《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说:“九月节,露气寒冷,将凝结也。”早晨的露水的寒气渐渐地凉了起来,都快要凝结成霜了。寒露来了,冬天还会远吗? 露气寒冷 将凝结也(资料图 图源网络) 在寒露时节,气温逐渐下降,是从凉爽到寒冷的一个过渡,南岭及以北的广大地区均已进入秋季,东北进入深秋,西北地区已进入或即将进入冬季,我们整个地都要笼罩在寒气里了,瑟瑟秋风似玉剑、似刀锋,只能感慨:“秋霜不惜人”了。 随着气温的不断下降,空气的干燥,感冒病毒的致病力增强,细菌传播速度快,如此天冻骨寒、秋风凛冽不懂人,我们就要自己关心自己了。儒家讲究中庸,我们在外寒时就要保证自己的暖,这个暖不仅仅是衣服穿得多,而是从内的热暖,多喝热水,在维持营养平衡的基础上多吃甘甜食品,补脾胃养肺肠,防咽干口燥。 露气重而稠(资料图 图源网络) 有句话说“寒露,九月节。露气重而稠,稠而将凝,再过半月则凝为霜降。寒露后,白日幽晦,天寒夜长,风气萧索,雾结烟愁。”寒露之后,白日愈加的昏暗,天气日渐的寒冷,夜晚愈发的长,空气弥漫着无限的萧索愁绪,正如白居易写过的“袅袅凉风动,凄凄寒露零。兰衰花始白,荷破叶犹青。” 凉风在不觉中袅袅而来,寒露的凄寒使一切都开始凋零落散,兰败荷残。李咸右也写过“菊华寒露浓,兰愁晓霜重。”只能感慨:“秋霜不惜花”了。 兰败荷残(资料图 图源网络) 其实,有花树败落自有树木神采,枫叶可谓是一大亮点,相伴而来的就是寒露登高的习俗,登登高、吃花糕,意味着“步步高升”。 古代还有很多以寒露为愁的诗人词人。王安石曾写道“空庭得秋长漫漫,寒露入暮愁衣单。”秋天漫漫似无穷尽,到了寒露,就开始发愁早晚的衣裳了。 韩翃写过:“九月寒露白,六关秋草黄。”曾经躺在上面享受着读书、享受着野餐、享受着阳光、享受着自由与闲适的草在秋天已经泛黄干枯了。独孤及也感叹过“朔风剪塞草,寒露日夜结”。 《诗经》里有句话说:“硕鼠硕鼠,无食我黍!”意思是“大田鼠呀大田鼠,不要吃我种的黍!”我想说的是:“寒露寒露,无食我暑”,寒露啊寒露啊,不要吞食我的暑热天呀。 可是,寒露已经来了,天高气躁,昼夜温差巨大,无法抵抗,只能抵御了。 养阴防燥 润肺益胃(资料图 图源网络) 在饮食和穿着上尤其要注意,饮食要注意养阴防燥、润肺益胃,少吃辛辣,补充水分,合理加减衣物,宁热不冷。愿大家都能健康地迎接冬天。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