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释《家人》《睽》

http://www.newdu.com 2017-12-05 中国儒学网 佚名 参加讨论

    
    善养奴隶致有天下
    ——释《家人》《睽》
    张再兴
        内容提要:奴隶不逃,在于温饱,无食即散,这是《家人》篇的主题。《睽》是《家人》的续篇,进一步说,给予奴隶一个宽松的生存环境,营造奴隶对于主人的依恋之情如马之恋主一样,化睽违为亲和。相对于原主人对他有噬肤之痛(厥宗噬肤),我们应给他们以私产的权利、婚媾的权利。他们会在“有事(遇雨)”时回报我们的。狭义而言,两篇都是谈对待奴隶的政策,当然也是时政之急。在奴隶社会,有什么政策比奴隶政策更为重要呢?但远不只此。《周易》善用比喻,因此,两篇的第二层意思是,以对待奴隶的政策为喻,论述对待天下诸侯的政策。诸侯是广义的奴隶。有奴隶者有国家,有诸侯者有天下。
        主题词:家人  无攸遂在中馈  有孚威如  睽  小事  丧马勿逐自复  厥宗噬肤  往何咎  往遇雨
    1.0《家人》翻译
    1.1卦辞翻译
    【原文】《家人》:家人,利女贞。
    【译文】《家人》:驯养奴隶,在于饮食,须如主妇般用心筹划。温饱富裕,奴隶不逃。治国如治家。
    家,是名词,但在这里为名动词。“家人”就是治理家小、驯养奴隶的意思。《家人.六二》爻辞:“锅中有食,奴隶不逃(无攸遂,在中馈)”,说明奴隶制时代,奴隶是家庭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家人》的家庭管理,主要是对奴隶的管理。要奴隶不逃,重中之重就是饮食。
    贞,鼎也,定也,不移也。利女贞,像妇女操持家务一样,坚定不移的意思。所操持的内容,则是策划家庭饮食、力求温饱、稳定奴隶为主要内容。并以此为喻,国家的主要任务在于经济建设。温饱富裕,国民不逸。
    1.2《家人》爻辞翻译
    【原文】初九,闲有家,悔亡。
    【译文】初九,严锁大门,谨防奴隶逃亡,莫如让奴隶后悔自己的逃亡。何以为之,其如六二。
    或
    【译文】初九,以奴隶对逃亡的后悔,作为守家护院子的门杠。何以为之,其如六二。
    闲,《说文》曰:“阑也。从门中有木”。象门内加有顶门的杠子,象意极其谨慎的防范。“闲有家”,就是“闲其家”,防止奴隶逃亡的意思。“有”为语词,无义,或相当于“其”。
    悔亡,就是亡之悔,奴隶对逃亡的后悔。此处的“悔亡”,与《睽.初九》、《睽. 六五》的悔亡,具有相同的语义,三者互相呼应,构成《家人》《睽》篇主题。不妨先看《睽.初九》、《睽. 六五》的译文和注解,证实“悔亡就是奴隶对逃亡的后悔”不为误读。
    “闲有家”,提出防止逃奴的任务;“悔亡”则是防止逃奴的方法。《六二》爻辞说:“奴隶不逃,在于饮食;国民不逸,在于温饱(无攸遂,在中馈)”,其方法就再清楚不过了。显然不是将奴隶锁起来的“闲”,而是用富裕的生存环境和宽松的政治制度将其“闲”起来,以逃亡奴隶的后悔作为守家护院的门杠。
    【原文】六二,无攸遂,在中馈。贞吉。
    【译文】六二,锅内有食,奴隶不逃;国民无逸,在于温饱。坚持此道,至于吉祥。
    遂,《说文》曰:“亡也。”即逃逸。无攸遂,无逃逸之意。谁欲逃逸,根据全篇逻辑和意味,显然是指奴隶,家里的血亲成员还会逃亡吗?“攸”为语词,无义。或可训为“其”。
    中馈,在家中操持饮食和筹办祭祀的人和事。此处当指饮食之事。其实,祭祀乃饮食事务的神圣化。
    贞,鼎也,定也,不移也。贞吉,坚持此道,至于吉祥之谓。
    表面上,本爻是讲稳定家庭的方法。《周易》善用象喻,其实是以稳定家庭为喻,谈稳定国家的战略。
    【原文】九三,家人△△(hè,口旁加高字),悔厉,吉。妇子嘻嘻,终吝。
    【译文】九三,治家过严,有如火燎。奴隶不安,频临“爆棚”。其不速改,大有祸端;宽松至吉,当有限度。放纵任性,亦有祸端。
    以此喻国,哲理非浅。
    △(口旁加高字),读hè。《汉语大字典》:“△△,严酷貌。也作熇熇。清郑珍《说文新附考.口部》:‘依郑君义,则熇是本字。《说文》:熇,火热也。疑郑《易》亦本是熇字。《毛诗》:多将熇熇’”。按:“家人”,治理家小之谓。“家人熇熇”,治家过于严厉,犹如烈火在燎,奴隶难于活命而至于造反的极端态势。
    悔厉,改正严酷的治家行为之谓。
    妇,女奴隶;子,男奴隶。妇子嘻嘻,奴隶们毫无节制的样子。
    此爻主要论述对奴隶不要过于苛严。过于严厉,奴隶不安,致有祸端;也批判了对于奴隶的宽容无度。宽容无度亦有麻烦,是同一问题的两个方面。
    【原文】六四,富家,大吉。
    【译文】六四,富室涵家,大为吉祥。国如其家,富裕安定,大为吉祥。
    【原文】九五,王假有家,勿恤,吉。
    【译文】九五,君之治国,如人之治家。温饱富裕,无忧无虑,大为吉祥。
    假,读格。格,感格,效仿。“王假有家”,君王治理国家如人之治理家庭的意思。其中,“有”为语词,无义。
    恤,《说文》曰:“忧也”。勿恤,无忧之谓。
    【原文】上九,有孚威如,终吉。
    【译文】上九,君之治国,如人之治家。诚信而威严,最终吉祥。
    2.0《睽》篇翻译
    2.1卦辞翻译
    【原文】《睽》:睽,小事吉。
    【译文】《睽》:对奴隶的逆反行为,当小其事,化睽为和。
    睽,《说文》:“目不相听也”;睽,《辞海》:“违背,睽违”。结合卦辞、爻辞,睽,乃奴隶的逆反行为和情绪之谓。
    小事,小其事之谓。黄寿祺、张善文《周易译注》:“‘小事’指‘以柔为事’。如《折中》引和楷曰:‘业已睽矣,不可以忿疾之心驱迫之也;惟不为已甚,徐徐转移,此合睽之善术也。故曰小事吉。小事,犹言以柔为事;非大事不吉,而小事吉之谓’”。甚得“小事”之真谛,妙哉!
    2.2爻辞翻译
    【原文】初九,悔亡。丧马勿逐,自复。见恶人无咎。
    【译文】初九,要让逃亡的奴隶如马之恋主一样,自己回来,莫去追捕。见恶人恶事不要过分追究。
    悔亡,奴隶对逃亡行为的后悔。在条件适当的情况下,奴隶会逃而复归的。悔亡,就是指逃亡奴隶的回归行为。
    “丧马”,逃亡之马。“丧马勿逐,自复”,马对主人有感情了,逃亡了也会回来的。爻辞利用老马恋主的自然现象比喻逃亡奴隶也会自己回来的。
    无咎,勿咎。不要追究之谓,非平安无事之称。
    【原文】九二,遇主于巷,无咎。
    【译文】九二,与主人狭路相逢,小有冲突,不必追究。
    奴隶在巷子里与主人相逢,显然是窄路相逢,象意利益上的冲突。无咎,不要因小事对奴隶追究,非平安无事之无咎。
    【原文】六三,见舆曳,其牛掣(chè),其人天且劓,无初有终。
    【原文】六三,逸马会自己回来的,亡奴也会自己回来的。其不见,那受了劓鼻之刑的赶车人,先前也曾逃过,何能安于所事,不拘系而不逃亡呢?
    舆,车,此处指牛车。曳,拖,拉。舆曳,曳舆的倒装句,拖车之谓。
    掣(chè),拽,拉。又为牵制。这里泛指拉车驾马之事。
    劓(yì),割鼻之刑法。天且劓,因割去了鼻子而鼻孔朝天的样子,是奴隶形象的描绘,只有奴隶才受劓鼻之刑。
    无初有终,指化睽违和开头是困难的,经过一段时间的融合就好了。例如那个赶牛车的奴隶起先也逃亡过,以后又回来了。主人宽松的生活环境使他安于所事。
    《初九》《九二》两爻提出宽松待奴的政策任务,《六三》爻指出宽待奴隶的政策效果。
    【原文】九四,睽孤,遇元夫,交孚,厉,无咎。
    【译文】九四,初伺新主,孤独睽违。眷恋原主,恋情而去。情义所之,不必追究,他们会回来的……
    睽孤,孤独而睽违,为新附奴隶的孤独凄惶形象。
    元夫,原夫,原来的主人。遇,对待。诸葛亮《出师表》:“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遇元夫,指奴隶逃回原来主人家里去的事。
    交孚,指奴隶逃回到原来主人家里去的行为虽然不当(厉),却显示了奴隶的诚信和义气。这一诚信义气,在适当条件下,也会施于我的,所以不要追究。他们会回来的。
    无咎,勿咎,不要追究的意思,不是平安无事的无咎。
    【原文】六五,悔亡。厥宗噬肤,往何咎。
    【译文】六五,果不其然,逃而复回。故邑有噬肤之痛,往而荷罪矣!不回何干?
    悔亡,是奴隶对逃亡行为的后悔。这里指奴隶从旧主人处再次逃亡到新主人处。
    厥,其。宗,宗族、主人。噬肤,噬裂皮肤。“厥宗噬肤”,意指原主人很残酷、不人道,对他有噬肤之痛。联想到商纣王的残酷刑罚,难道诸侯们没有体会到噬肤之痛吗?
    何,甲骨文象人横扛戈戟、有歌有乐而归的样子,形意凯旋,后为“荷”之原字。疑问词之“何”,在甲骨文时代为“曷”。《周易.损.卦辞》曰:“曷之用?二簋可用享”就是例子。将荷重之“何”借为疑问词之“何”,是《周易》成书很久以后的事。“何(荷)”被借为疑问词后,另造“荷”代替“何”。《周易》成书于甲骨文时代,所以“何咎”就是“荷咎”,获罪之意,不是“有何罪过”之称。
    《九四》与《六五》讲同一故事。《九四》爻是谈奴隶逃到原来的主人那里去了,主人并不在意,他知道他们会回来的;《六五》爻则讲奴隶们忍受不了原主人的“噬肤之痛”又回来了。两爻反映了周文王以宽松的政治环境、经济制度招徕奴隶、招徕天下诸侯的政治主张。故文王晚年诸侯归周,天下三分有其二。
    有些《周易译注》解释“厥宗噬肤”说,“回到宗庙去有肉吃”。不禁让人想起一个笑话,大人用竹片打了孩子腿,说是给孩子“吃干笋子炒腿精肉”,大约就是“回到宗庙去有肉吃”的绝妙注解吧。
    【原文】上九,睽孤。见豕负涂,载鬼一车。先张之弧,后说之弧。匪寇,婚媾。往遇到雨则吉。
    【译文】上九,睽违孤独,当安以妇。
    猪涂了泥,人破了衣。像鬼之丑,塞满一车。似为寇盗而来,我欲张弓以射。实乃婚媾而往,我又放下了弓箭。
    宽松待人,化睽为和。在举大事时,他们会舍身相助的。
    本爻以奴隶们的婚姻事件论事。新附的奴隶是孤独的,理当安其家。尽管是奴隶,也应有婚媾的需求。在《上九》爻辞中,主人似乎注意到了奴隶的这一需求。在奴隶们自发的婚姻过程中,用他们很少的财富(豕)去作为婚姻的彩礼(尽管少,也是私财,说明姬周的奴隶也有点财产权)。主人以为是去抢劫的,所以要射击;经过观察,才知道他们是去娶妇迎亲的,所以又放下了弓箭,默许了奴隶们的婚姻行为。所以在翻译时,增加了“当安其妇”这一段话语。
    本爻里的“说”,与脱同音而假借为脱;弧就是弓。“后说之弧”,就是后来又放下了弓箭。除此而外,没有过多的词语不能理解。唯独“雨”字,很费周折。
    雨,现代汉语语义为雨水之雨。但在《周易》,其实也是“zāi(“载”字去掉车字)”之代名词。这个zāi字与灾难的灾,在甲骨文时代是有区别的。别人加于我者为“灾”,我加于别人者为“zāi”。例如《甲骨后下一三 .五》:“义行用遘羌方又zāi”,是说“设伏待羌,得手后乘胜追击,又zāi其城邑”的意思。有时“zāi灾”义又不别。
    雨,在《周易》中多次出现。《小畜.卦辞》曰:“密云不雨,自我西郊”的现代语义就是:“畜势以待,准备zāi商(密云),却不真正动武(不雨)”的意思;
    《小畜.上九》的“既雨既处,尚德载妇,贞厉”,是说“其如雨已停止,战争已经过去。媾和修好,婚盟以归,但例不可再”的意思。是对周初贸然zāi商失败的一次政治总结;
    《小过.六五》“密云不雨,自我西郊。公弋取彼在穴”,翻译为现代语言就是,“畜势以待(密云),并不真zāi(不雨)。围而困之,获酋于穴”,是“以势胜商”的国策论述。
    以上三个例子中的“雨”,都是对商发动战争的代名词。
    除此而外,甲骨卜辞中的“癸卯卜,今日雨。其自西来雨?其自东来雨?其自北来雨?其自南来雨?”中的“雨”,也不是“卜禾”之雨。如果是“卜禾”之雨,在确定的日期(全年六个癸卯日之一),确定的地点(龟卜者所在地商都,今安阳小屯村),即令是春夏之癸卯日,这雨从东方来与从西方来,或者从北方来、南方来,对于农业生产有什么本质上的区别呢?看不出来。既然没有本质区别,为何还要郑重其事的卜这个雨是从哪方来呢?因此,我们只能将这个“雨”视为是对卜问者的寇盗灾难和来寇者的方位、以便设防的一次卜问。
    综上所述,《睽.上九》“往遇雨则吉”中的“雨”,也是“zāi商”的代名词。往者,将来之称。“往遇雨则吉”,直接的意思是“将来遇到zāi商的事是吉利的”。换一种说法就是“只要善于养育奴隶,在‘有事’时,奴隶会舍命相助的”。历史史实正如文王设计的一样,牧野一战,由于奴隶的“倒戈以战,以开武王”,武王轻松地取得了戡商战争的胜利。正是姬周长期善待奴隶、善待诸侯的必然结果。
    我们不能简单地将“雨”视为雨水之雨。“往遇雨则吉”也不能以“由此而往,遇雨吉利”来解释(我以前也是这样解释的,显然错误,现在予以纠正)。
    3.0《彖传》《大象传》解读
    3.1《家人.彖传》
    【原文】《彖传》曰:家人,女正位乎内,男正位乎外。男女正,天地之大义也。家人有严君焉,父母之谓也。父父,子子,兄兄,弟弟,夫夫,妇妇,而家道正。正家,而天下定也。
    《家人.彖传》中,“家道端正”实乃“朝政有序”的比类。除此而外,并没有艰深晦涩的语词,也没有与卦符符号牵连,因此直接翻译如下。
    【译文】《彖传》说:家政之道,女子主持内部事务,男子主持外部事务,职责必须摆正。摆正男女地位,这是天地阴阳的大法则。家中有父母犹如国中有严君。尊敬父母,爱护孩子,贤兄长,友弟妹,夫贤妻惠,这就是家道端正。家道端正,家庭安定;国如其家,朝政有序,天下大治。
    3.2《家人.大象传》
    【原文】《大象传》曰:风自火出,家人。君子以言有物而行有恒。
    《家人.大象传》以卦象为论事基础,论述君子(有识之士、当官行权人等)之道。“言有物”的“物”,可以理解为“理”。这样一来,《大象传》就可以翻译如下。
    【译文】《大象传》说:内卦为火,象光明;外卦为风,象散布。两卦相组,象意因风生火,以明教化,这就是“家人”的含义。感此象意,君子当言之有理,行之有恒,以化成天下。
    3.3《周易.家人》与《彖传》《大象传》内容比较
    《周易.家人》是以“锅中有食,奴隶不逃;国民无逸,在于温饱”,论述姬周的时政之急是经济建设和善待奴隶、善待诸侯;
    《彖传》则是以家庭关系类比国家政治秩序。论述“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政治哲理。比起《周易.家人》而言,《周易.家人》论论述实际政策,《大象传》论述政治哲理;《周易.家人》论述商末政治,《大象传》论述春秋时代政治。
    《大象传》附会卦象,论述君子的社会责任。
    虽然《彖传》、《大象传》都出在同一时代,但主题并不在一个焦点上;两者与《周易.家人》的主题概不相关。
    3.4《睽.彖传》
    【原文】《彖传》曰:火动于上,泽动而下。二女同居,其志不同行。说而丽乎明,柔进而上行,得中而应乎刚,是以小事吉。天地睽而其事同也,男女睽而其事通也,万物睽而其事类也,睽之时用大矣哉!
    比较而言,本篇《彖传》就复杂得多。
    先是以卦象象喻诸侯与新兴地主阶级水火不容(睽卦的上卦是火,下卦是水)的政治形势。这种不调和,又像大小老婆不能同居一室一样。《左传》的“鲁昭公客死乾侯”,“陈恒弑君壬于舒州”,就是这一政治形势的典型。虽然都是极端范例,却是春秋时代的主流矛盾。《睽.彖》很明白这一点。
    同时,又以爻象附会政治。《彖传》以二重卦的上卦为朝庭,下卦为民间。五爻代表天子诸侯,为朝政中心;二爻代表田邑主,为民间中心。《睽》卦的二爻为刚,代表日渐强大的田邑主势力,如齐国的陈氏、鲁国的季氏然;五爻为柔,代表日渐衰微的诸侯王权势力,如鲁昭公、齐侯然。《彖传》要求“二要从五”,就是田邑主要服从在位的天子诸侯,求得国家的稳定。同时,五爻之阴,又象意“以柔为事”,寓意王、侯行事不可过于刚硬。《睽.彖》站在统治者立场,为天子诸侯出谋划策。在强大的地主阶级势力面前,要柔和行事、求得地主阶级的合应,小心行事至于吉祥(小事吉)。同时要求天子诸侯要光明正大;田邑主要愉悦不怼、附丽光明。显然《睽.彖》饱含阶级调和思维。
    至于“天地睽而其事同,男女睽而其事通……”一段,则是从哲理上为阶级调和找依据,强调阶级调和的合理。
    “时用”,现实政治效用之谓。“‘睽’之时用大矣哉”,“睽之现实政治效用是多么的大啊!”《彖传》作者指示我们(春秋时代的我们)要从实用主义的原则去学习《周易.睽》,用以解决现实政治问题。
    另外,“二女同居”,只是春秋时代水火不容的政治形势之另一种比喻。并不是说兑卦代表大女,离卦代表小女。而后来的易学家们说,“兑是长女,离是次女”,简直是对《彖传》的误读。然后又以“兑为长女,离为次女”云云解释《周易》的其他卦象,实乃原地打转,同义义证。
    翻译如下。
    【译文】《彖传》说:离为火而丽乎上,兑为水而动乎下,互不感应;又如二女同室,不可调和,这就是睽违对立。
    但是,睽卦下愉悦而上光明,象喻田邑主有附丽王权之势;弱势而居于王侯之位,须谋求田邑主的和应。所以,小心行事至于吉祥。
    天地对立而责相同;男女各别而心心相印;君民对立以成社会。与天地、男女对立而统一的事理是万物相通的。明白这一道理,就能正确处理君民睽违事件。《睽》的现实政治效用是多么地大啊!
    3.5《大象传》
    【原文】《大象传》曰:上火下泽,睽。君子以同而异。
    【译文】《大象传》说:上卦为火,下卦为泽。两卦相组,象火焰焰上,水流流下,互不照应,这就是睽违。感此象意,君子处事当求同存异,化睽为和。
    3.6《周易.睽》《彖传》《大象传》内容比较
    《睽》之《彖传》、《大象传》,内容相同,主题在同一层面上。只是《彖传》更为巍峨壮丽,颇富哲理。而《大象传》过于简陋,近于口号而已。
    《彖传》自己申明为“时用”之作,显然是谈春秋时事政治的。相当于学习了《睽》后的心得体会,和由此得到的处理国家事务的启示。因此,我们不能说《彖传》是解释《周易.睽》的作品。
    《周易.睽》主要是谈营造奴隶对于主人的依恋之情如马之恋主一样,要给予他们私产的权利、婚媾的权利,以换取他们的“舍命相助”。与《彖传》《大象传》所论述的阶级调和,在时代和内容上都是有很大差距的。
    结束。敬请批评!
    2008/10/10于贵阳甲秀楼
    主要参考书目:略。
    作者简介:张再兴,1943年生,毕业于贵州工学院,土木工程教授级工程师。挖深坑,种高楼,尚属有方。周易研究是其业余闲事,难说有所进步。电子信箱:zaixingzhang43@yahoo.com.cn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