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 儒学 > 古圣今贤 >

中国古代四大帝师智慧 成大事者必备

http://www.newdu.com 2017-12-05 京博国学 大亮 参加讨论

    文/大亮
    中国历史上最有名,对后世最有影响的乱世有八个:一是商朝末年,二是春秋战国,三是秦末汉初,四是汉末三国,五是隋唐之际,六是元末明初,七是明末清初,八清末民初。
    正所谓乱世出英雄,乱世中,中国历史上出现了十个智谋盖世之人。
    所谓智谋盖世,顾名思义就是智谋冠绝一世,甚至称雄后世。这种盖世智谋,就像武林中绝顶高手的武功,高深莫测、炉火纯青、出神入化,几百年才出一个:
    商朝末年的姜太公姜子牙、战国的鬼谷子、秦末汉初的张良和范增、汉末三国诸葛亮、隋唐之际的徐茂公、李淳风和袁天罡、元末明初的刘伯温和姚广孝。
    下面,我们就来讲讲这些谋士中最典型的四位:姜子牙、诸葛亮、张良和刘伯温,四人被后世称为“四大帝师”。
    他们以纵观全局、高瞻远瞩、居高临下眼光,以经天纬地、运筹帷幄、神机妙算的高超智谋纵横捭阖,决胜千里,或借助英明之主荡平乱世,统一局部江山或占有整个天下,或借助成就别人来实现自己的最高理想。
    
    乱世出英雄(资料图 图源网络)
    姜子牙:做个内心强大的人
    姜子牙是中国历史上一位家喻户晓的人物,是周王朝开国功臣,被誉为“兵家鼻祖”和“谋略之祖”。
    唐朝以来,他被追封为“武成王”,与被受封为“文宣王”的孔子并驾齐驱,成为我国一文一武两尊偶像。
    姜子牙姓吕,名尚,字子牙,民间俗称姜子牙,姜太公。
    姜子牙一生满腹经纶,文武兼备,谋略超人。不论是治国安邦还是用兵作战,都能审时度势,趋利避害,巧用谋略,先计后战,表现出高人一筹的决策方法与指挥艺术。
    然而,最让今人称道的莫过于“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
    一个内心强大的人往往是一个心存远方的人,他之所以能够耐得住一时的沉寂,主要是他深信某个恰到好处的时机,总会给予他一个璀璨的前景。
    史载姜太公活了113岁,年轻时宰过牛卖过肉,开过酒店卖过酒。直到70岁还是闲居在家,一事无成。
    “时运未来君休笑,太公也作钓鱼人。”直到72岁,他的时运才降临。望江垂钓以待时运的正是后来的齐国开国之君姜太公。
    时来运转并非一蹴而就,对于绝大多数人,往往在漫长的等待中丢失了内心的韧劲,变得患得患失,畏首畏尾。
    《论语•子罕》中孔子言:“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孔子这句话及姜子牙的故事告诫世人:往往正是最艰难的岁月,耐心熬过后便可知孰是强者。
    
    姜子牙:做个内心强大的人(资料图 图源网络)
    张良:拿得起,才能放得下
    张良,被后世称为“谋圣”。更切实的评价是:读一部兵书,灭一个王朝,开一代盛世。
    他是汉初三杰之一,高祖赞誉他“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这是专业军师的最高素养。
    张良善于谋划大事,所以总在最关键的时刻都有他的奇谋。
    楚汉战争中,提出不立六国后代,联结英布、彭越,重用韩信等策略,封功时也能稳住将士之心,三救刘邦,又为江山稳定请“四皓”立太子。
    他的大智大勇在“鸿门宴”中发挥得淋漓尽致,一向不拘小节的刘邦从来对他都毕恭毕敬,足见其智慧之高明。
    然而,最让人称赞的莫过于他明哲保身、急流勇退之举。
    虽然张良无兵无权,甚至没有任何职位,但从心底讲,做了皇帝的刘邦还是很畏惧张良的,毕竟张良的谋略能力远超刘邦。
    后来,刘邦不知道该怎样“褒奖”他,所以让张良“在齐地自择三万户”。
    张良本是韩国人,他孜孜不倦的目标是“复韩”,这一点天下无人不知。
    可刘邦让张良去齐国韩信的地盘领三万户封地,这明摆着刘邦这个人不实诚,骨子里对张良也有些信不大过。
    张良岂能不了解日夜相伴的刘邦?项羽已死,张良的历史使命也就完结了。
    刘邦取了天下,我张良报了仇。两人各得其所,皆大欢喜,此时分手,恰到好处。
    此时张良已生去意,但仍不好驳了刘邦的面子。于是说:我最早和你相识于留地,对那座小城难以忘怀,你真要封就封我个留侯吧。
    张良辞封的理由就是这么简单:我张良祖祖辈辈是韩国旧臣,暴秦灭韩后,我散尽万贯家财,一心为故国复仇。现在目标已经达到。况且,国破家亡后,我已经沦为布衣,布衣得封万户、位列侯,已经很满足了。我的心愿已了,从此愿远离尘世。
    刘邦“乃封良为留侯”。
    实际上张良虽然智深,但是他的退隐,也不能仅仅理解为明哲保身。
    因为他开始的目的就是为国报仇,既然目的已经实现,那就自然可以退身出局,功名利禄原本就不是他的目标,这是他与萧何尤其是韩信不同之处。
    正是这种出发点的不同,导致了张良行为的不同,同时也最终造成了结局的不同。
    汉初三杰中,最后韩信以谋反罪名被杀,萧何也被治罪下狱,惟有张良一生平平安安。
    张良用事实告诫世人:放得下,才能保得住!
    
    张良:拿得起,才能放得下(资料图 图源网络)
    诸葛亮:“观人七法”,教你如何识人
    一代谋圣诸葛亮,运筹帷幄,算无遗策,是智慧的神话。在《知人》一文中,对于识人他道:
    “一曰,问之以是非而观其志;二曰,穷之以辞辩而观其变;三曰,咨之以计谋而观其识;四曰,告之以难而观其勇;五曰,醉之以酒而观其性;六曰,临之以利而观其廉;七曰,期之以事而观其信。 ”
    “问之以是非而观其志”
    一个无志之人,要么是一个庸碌的人,要么是一个骑墙的小人。这样的人对世界形不成自己的看法,只能人云亦云,甚至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
    “穷之以辞辩而观其变”
    “变”指的是应变能力。要认识一个人一定要与他多说话。将他逼到词穷的地步,看他如何应对。
    “咨之以计谋而观其识”
    “识”指的是见识。临事对策,可以看出一个人的见识水平。一个人即使心地再好,品格再高,如果不会做事,终究不过是个对社会无害的人。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