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曾国藩读书会 中国人的为人处世,从来都有两途: 一曰精明,所谓“儒表法里”,以儒家的礼对待人,以法家的刑规范人,是为积极入世的一途; 一曰退守,所谓道家精神,谦厚卑下,逆来顺受,是身处失意状态时的万灵药。 鲁迅先生曾说:“中国文化的根底在道家。”许多中国人即使积极入世,心里也藏着个退隐的梦:一朝功成名就,便散发弄扁舟、乘槎浮海去,做个逍遥自在的渔樵隐士,跟子孙说说旧日辉煌,跟故友笑谈古今功业,于愿足矣。 而道家的精神,四字以蔽之:抱朴守拙。明代奇书《菜根谭》有言:“抱朴守拙,涉世之道。”抱朴守拙最早源于老子,乃君子处世之道。 抱朴守拙,乃处世之道(资料图 图源网络) 一、抱朴守拙,才是立身处世的救命法宝 做人的最高境界,就是抱朴守拙。明明什么都知道,却一副痴呆愚顽的表情。这种人不张扬,不高人一等,平易近人,反而更易得众人的欢迎。 薛宝钗被称为《红楼梦》里最会做人的姑娘,荣国府人口众多、人际关系复杂、各种矛盾交织,薛宝钗却在其中左右逢源,以其独特的人格魅力和高超的处世艺术赢得了荣国府上下的交口称赞。 薛宝钗在日常处事时深得抱朴守拙的神髓。第二十二回,贾元春从宫里送出来个灯谜,除了迎春和贾环,大家都猜出了贾妃出的灯谜,可见灯谜之简单,宝钗却故作思量状,表示灯谜“难猜”,这正是宝钗一贯抱朴守拙、韬光养晦的作风。 在她看来,一下子猜着显得娘娘出的谜语没水平。于是她经过一番“思量”,遵太监之嘱,暗暗的将谜底恭写在纸上后让娘娘自验,这样即给足娘娘面子又让娘娘感知到自己的聪颖。 在与自己无关的人事纠葛中,宝钗更是秉持着抱朴守拙的处事态度。 第二十八回,大家在王夫人处谈起黛玉的病,宝玉说只要给他三百六十两银子,就能替林妹妹配一料特效丸药。王夫人不相信,宝玉便说薛蟠也配过这个方子,并请宝钗作证。宝钗却连忙笑着摇手儿:“我不知道,也没听见。你别叫姨娘问我。” 在贾府复杂的人际交织中,薛宝钗选择守拙,明哲保身。《诗经》有云:“既明且哲,以保其身,夙夜匪懈,以事一人。”明智的人总是善于置身事外,保全自己。我们为人处事,行自己之路,有自我之格,有自善之准,适度超脱,并不逾越,自然也能置身各种纷繁琐屑之外。 庄子云:“直木先伐,甘井先竭”。人行于世,再聪明也不宜锋芒毕露,不妨装得笨拙一点,即使非常清楚明白也不宜过于表现,宁可用愚昧来收敛自己,有时候,抱朴守拙,才是立身处世的救命法宝。 抱朴守拙,是立身处世的救命法宝(资料图 图源网络) 二、抱朴守拙之人,不逞利口,不论人短 不懂得闭嘴的人,迟早会吃亏。以说话遭祸者,不在少数。究其因,无非爱逞利齿,爱论人长短、搬弄是非。而最冤枉的是那些人,本以为与对方关系融洽,就表现的肆无忌惮,最终致千古之恨。 相传朱元璋当上皇帝后,小时候一起长大的张三来到京城,想讨个一官半职。 张三一见朱元璋,热泪盈眶,连呼“八哥”,不是被卫兵拦住,差点就想冲上去与皇帝拥抱。朱元璋皱了皱眉头,念在儿时的情分上,就顺口问了一句:“别来无恙?” 不料张三打开话匣子,就收不住了:“八哥,你现在真是八面威风啊!当初我们一起替人家放牛,不知挨了地主多少鞭子;我们一起要饭,受了多少谩骂、侮辱!记得有一次,我们躲在芦花丛里,把偷来的豆子放在竹罐里煮,还没煮烂,几个人就急吼吼地抢着吃了起来,把罐子也打破了……”张三话还没说完,坐在金銮殿上的朱元璋早已怒气冲天,大喝一声,下令马上将张三推出去斩了。 朱元璋身份已今时不同往日,张三却并未意识到这一点,说话不留余,揭了皇帝的疮疤,导致祸从口出。 所以,如果从一开始就慎言,不是可以免去许多烦恼吗?为人处世,万不可忘记“祸从口出”之戒。 生人面前要循规守矩,熟人面前要分清场合,不管生人熟人,最终以让对方舒服为标准,对方自然你才不别扭。 抱朴守拙之人,不逞利口,不论人短(资料图 图源网络) 三、抱朴守拙之人,知雄守雌,以退为进 处世让一步为高,退步即进步的张本,待人宽一分是福,利人实利己的根基。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