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女曰鸡鸣》中的男女,无疑都是善用语言的人。妻子会在丈夫偷懒赖床的早晨,用美味晚餐作为奖励,悄悄诱惑他奋进,而不是劈头盖脸地训斥和讽刺,她说“弋言加之,与子宜之”,用对他劳动成果的期待和肯定,赶走了丈夫的慵懒。 而丈夫看到妻子用心持家、操持劳务,就把自己赚取的全部财物交付给妻子打理,用自己持有的全部积累告劳着妻子的付出,而不是对家中的留守者不理不睬、懒于开口。他说“知子之来之,杂佩以赠之!知子之顺之,杂佩以问之!知子之好之,杂佩以报之”,就在说,感激你是这样辛苦、感慰你是这样温柔、感动你是这样美好,给你我的玉佩,给你我的全部,我的疼爱与赞美。 在生活的烦琐与疲乏里,爱会随着时间与耐心的消逝而悄悄溜走,这才有了感情中所谓的“三年之痛”、“七年之痒”。不是不肯爱,而是不知道如何爱。其实,让爱长留,可以就从简简单单的话语开始,以良好的交流,给爱的火焰添柴。 美的语言,不仅能留住爱,更能深化爱。 美的语言,不仅能留住爱,更能深化爱(资料图 图源网络) (三)生命不堕平庸 《女曰鸡鸣》中的夫妻是和谐的,一句“琴瑟在御,莫不静好”就是对夫妻关系最美的形容。 琴和瑟,都是中国最早的弹弦类乐器,两者齐鸣时,琴多以单音表现乐曲的旋律,瑟多以和弦表现乐曲的节奏,有点类似于今天乐队里主音吉他和节奏吉他的配合。瑟,如华丽的彩云,铺成漫天锦绣;琴,如清丽的月亮,绽于星云之间;琴瑟合奏,就如彩云追月,云托起了月,月点亮了云。所以琴瑟和鸣,在音色表达和技法展现上都呈现出阴阳之分,是彼此交织、相互衬托、此起彼伏、起落有致的。这不禁会使人联想到和谐默契的夫妇之道,所以美好的夫妻情感,就被称为是“琴瑟和谐”。 “琴瑟在御,莫不静好”,诗里这一句,既可能是一种实写,写作为乐器的琴和瑟经常在用,演奏者配合默契,一切如此静好;也可能是一种虚指,用不蒙尘、不被冷落的琴瑟乐器,喻指着夫妻之间的恩爱。 夫妻偕老,岁月静好。俗话说,家和万事兴,“莫不静好”的岁月,就要靠“和”来实现。 求安和,首先在于生计。所以《女曰鸡鸣》中的第一件事就是要晨起打猎,就像我们今天生活的基础,也是在于对“生存”的无忧。 家和万事兴(资料图 图源网络) “生计”和美之后,便要追求“生活”的和睦。《女曰鸡鸣》中妻子对丈夫的“宜言饮酒”、丈夫对妻子的“杂佩以报之”,都是一种为生活增色的情调。饱腹之余,妻子这一杯酒完全可以不奉上;成家之后,丈夫这一块佩完全可以不相赠。但他们在满足了生计之余,是为了不失情谊而推杯换盏,是为了不减情趣而对酒当歌,是为了不忘情分而为对方备下惊喜、送上心意。 是心中对自己、对彼此、对人生的热情,把“生存”这一杯只能维持基本需求的白水,调制成了浓情蜜意、滋味万千的“生活”蜜酒。 在“生活”和睦的基础上,两个真正的灵魂伴侣,便会追求“生命”的和谐。生命和谐,首先是自我的完成,每个人自己,要建立起自己的独立意识、系统思维、生活情致、生命追求,而后再不冲突地融入对方的生命,彼此成为彼此灵魂的归属。这就不仅仅再是生存同伙、生活同伴,更是生命伙伴。他们的思想能在同样的高度里遨游,他们的感受能在同样的深度里探索,他们的志趣能在同样的背景下发展,他们的才能能以同样的价值观相互欣赏……你嵌入了我的生命、我理解着你的生命,这才是真正的“琴瑟和谐”。 他们灵魂的发声是心有灵犀的、是交相辉映的、是“琴瑟在御,莫不静好”的。所以真正是良配的一对,绝不会感情越走越淡,反而会随岁月的渗透越来越好,像扎根泥土,越来越彼此需要。只有从思想根源开始和谐,才能让生活中的一切都真正“莫不静好”。 从心灵开始修炼(资料图 图源网络) 无论是完成自身和谐,还是追求琴瑟和谐,都要从心灵开始修炼,从细节开始入手。一杯酒、一餐饭、一块佩、一席话,这些小细节,往往是大境界的展现窗口。从窗口望见内心,从细节把握人生。 所以,人生万万不可懈怠,谁怠慢了生活,生活就会糊弄谁。而《女曰鸡鸣》中的两个人用堪为万世典范的相处智慧告诉人们:诗心要点滴培养,语言要注意修炼,生活要学会经营。 在此诗中,为生计狩猎、为生活诗酒、为生命琴瑟,夫妻俩以一幕平淡却不平凡的生活情景剧,演示给后世,如何在平淡里保有诗的情怀、爱的箴言,如何使生命不堕平庸、超越平凡。 对话成歌、联句成诗,原来,最美的诗句,就是平淡生活里,一句句出于爱的话语。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