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 传统文学 >

视频丨中秋:唯美思念 期盼团圆

http://www.newdu.com 2017-12-05 腾讯儒学 曹雅欣 参加讨论

    中秋节,几乎是在一年里仅次于春节的一个最隆重的传统节日。如果说,身处元日的春节,开启了春的节奏,那么,处在秋夕的中秋节,就进入了秋的盛会。
    中秋节和春节,都是象征着团圆的节日,但这团圆之意,又有不同。在春节,举家团圆,游子归乡,“回家”是这个节日里无一例外的主题。
    而在中秋节,却往往是人们思家而不回家、望乡而不还乡、月圆而人不圆的节日,所以,对比春节,属于中秋节的主题,是思念。
    
    思乡(资料图 图源网络)
    中秋节的思念,体现为“月下思”。秋高气爽,风轻云淡,农历八月十五的月亮,是一年中最美的月,人们爱慕着这样一轮完美的圆月,也格外思慕着生命中那些难舍的牵念。月光如一双善解人意的温柔手,拂动人们内心深处的柔情。
    在静月下,会思念人。苏轼在中秋节的词里感叹“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他在月下思念亲人,于是寄语说:“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中国的月文化极其成熟,月,几乎代表着圆满、圣洁、明亮、高贵等等所有美好的意象,于是月下怀人,是怀念最具有时光穿透力的美好之人,是怀念最能够照亮心间涤荡心尘的美好之情,就像杜牧的诗说“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怀念他江水迢迢之外的玉人,又像黄景仁的诗说“三五年时三五月,可怜杯酒不曾消”,怀念他银汉红墙之外的佳人。
    在满月下,还会思念家。纵使豪情如李白,也在月光下泛起了思乡之情,写了那首最脍炙人口的《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而与诗仙李白齐名的诗圣杜甫,也在诗里说:“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满月的清辉,照着诗人,照着九州,照着被染上一层温柔色的河山。于是,无论山河大地多娇,却是故乡的形象在月下倍加清晰,清晰成心上一座记忆里永恒的家。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资料图 图源网络)
    在圆月下,更会思念国。张九龄诗说“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海外游子,在中国独特的月文化感召下、在国人共同仰望的月色牵引下,家国情怀愈发深刻,乡愁泛起愈加浓烈。
    乡愁,其实就是对故土山河的依恋,就是对故有文化的认同,就是对民族情感的血脉相连。就像王建的诗说“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秋思深沉,思念祖国,思念故土家园。
    中秋之夜,无论是在月下思念人、思念家还是思念国,都是中秋节带给人们心灵里的一份多情的馈赠。我们来看一看《红楼梦》里面所描写的中秋节。
    贾母因见月至中天,比先越发精彩可爱,因说:“如此好月,不可不闻笛。”因命人将十番上女孩子传来。贾母道:“音乐多了,反失雅致,只用吹笛的远远的吹起来就够了。”
    这里贾母仍带众人赏了一回桂花,又入席换暖酒来。正说着闲话,猛不防只听那壁厢桂花树下,呜呜咽咽,悠悠扬扬,吹出笛声来。趁着这明月清风,天空地净,真令人烦心顿解,万虑齐除,都肃然危坐,默默相赏。听约两盏茶时,方才止住,大家称赞不已。
    
    《红楼梦》剧照(资料图 图源网络)
    玉湘云见息了灯,湘云笑道:“倒是他们睡了好。咱们就在这卷棚底下近水赏月如何?”二人遂在两个湘妃竹墩上坐下。只见天上一轮皓月,池中一轮水月,上下争辉,如置身于晶宫鲛室之内。微风一过,粼粼然池面皱碧铺纹,真令人神清气净。湘云笑道:“怎得这会子坐上船吃酒倒好。这要是我家里这样,我就立刻坐船了。”黛玉笑道:“正是古人常说的好,‘事若求全何所乐’。据我说,这也罢了,偏要坐船起来。”湘云笑道:“得陇望蜀,人之常情。可知那些老人家说的不错。说贫穷之家自为富贵之家事事趁心,告诉他说竟不能遂心,他们不肯信的;必得亲历其境,他方知觉了。就如咱们两个,虽父母不在,然却也忝(tiǎn)在富贵之乡,只你我竟有许多不遂心的事。”黛玉笑道:“不但你我不能趁心,就连老太太、太太以至宝玉探丫头等人,无论事大事小,有理无理,其不能各遂其心者,同一理也,何况你我旅居客寄之人哉!”湘云听说,恐怕黛玉又伤感起来,忙道:“休说这些闲话,咱们且联诗。”
    正说间,只听笛韵悠扬起来。
    中秋节,是中国月文化最集中的体现,是中国式思念最唯美的表达。“却下水晶帘,玲珑望秋月”,在这样一个充满文化情怀与季节美感的节日里,祝大家都平安喜乐,愿花好月圆的思念,美丽我们的生活。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