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 > 校园国学 > 明德讲堂 >

朱高正讲《近思录》:阳明学与程朱理学牴牾的两大关键

http://www.newdu.com 2017-12-05 腾讯儒学 朱高正 参加讨论

    朱高正先生讲《近思录》·存养第二 之十一:阳明学与程朱理学牴牾的两大关键
    所以明道先生又继续讲,说:“敬胜百邪”。
    这个“敬胜百邪”,我在这儿跟大家讲一个题外话,王阳明他之所以能够发展出他的阳明学,主要突破口就是针对朱子对《大学》古本——也就是在《礼记》第四十二篇的《大学》——他把它调整了顺序,他批评朱熹调整了《大学》的顺序。我在这儿告诉大家,其实不是朱熹去调整《大学》的顺序,朱熹自己在《四书章句集注》里面写得很清楚,他《大学》的章句是按照两位程夫子的意思来调整的。
    那我在这里进一步要告诉大家,其实两位程夫子最早认为《大学》有脱漏的,就是明道先生,所以说明道就改正了《大学》的版本。后来明道去世之后,他的弟弟伊川又按照哥哥的意思,把《大学》的章句做进一步调整。然后朱熹,因为他们(二程)调整这个都没有出书,所以朱熹在写这个《四书章句集注》的时候,就把《大学》细致地调整——按照两位程夫子的意思调整,然后还给它补了一个《格物致知补传》。
    那阳明就批评朱熹《格物致知补传》,他怎么可以给人家补这个?他还批评朱熹说你怎么知道这里少了一段,那里应该要移到前面,哪里要移到后面?其实我在这里跟大家讲,阳明自己认为他的学问是承自周敦颐、程颢这条线来的,他认为朱熹的学问是承自于伊川那里来的。程颢就是明道,阳明从来就没有交代,阳明难道不知道吗?我不相信——因为阳明从来没有交代,你说你的学问是来自于明道,那最早说《大学》文字有脱漏的是明道,第一个调整《大学》顺序的也是明道,你怎么没有讲?大家有没有看到?好玩吧?
    再来,我继续跟大家讲,阳明在《传习录》里面也特别提到,他的原文在《传习录》里面是这样讲的:“正谓以诚意为主,即不须添‘敬’字。”说“正谓以诚意为主”,所以不需要添“敬”字,他认为“敬”就包括在诚里头了。我在这里就告诉大家,明道在这里讲“敬胜百邪”,他在这里讲“敬”字,其实最早把“敬”提出来的就是程颢,伊川是根据哥哥的话继续去讲“敬”,朱熹也是循着这个路向发展下去的。那你阳明说“不须添‘敬’字”,其实“敬”字就是他自以为的,他从程颢那里继承过来,就是程颢的主张。这是给大家做一个参考。
    所以,“敬胜百邪”,我在这儿告诉大家,在《近思录》里头,被摘录的四个字就当一条的,寥寥无几。伊川被摘录四个字一条的,就是“学原于思”四个字。那“学原于思”,因为孔子讲过,“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那伊川把它讲“学原于思”,等于把思的重要性更加地凸显。但毕竟“学”跟“思”的关系孔子已经处理过了。那在这里,明道讲的“敬胜百邪”,也就是只要我们心中有敬的话,百邪统统不能入。
    所以我在这儿要告诉大家,这个“敬”字是明道先讲的,伊川跟朱熹是把它发扬光大,所以阳明有时候讲这些话,其实有时候讲过头。你看《大学》章句是明道先认为有脱漏,是明道先去改正调整《大学》的章句的,朱熹只不过是按照明道、伊川兄弟的意思去做而已。同样讲这个“敬”字,阳明说“不须添‘敬’字”,但是这个“敬”就是明道提出来的,伊川跟朱熹去发挥而已。就像“天理”两个字也是明道讲的,说天理这两个字是他们自己体贴出来的,所以说我在这儿举这个例给大家看。所以明道讲“敬胜百邪”是从哪里来的?下一条就有了。
    主讲人简介:
    朱高正,1954年出生,南宋大儒朱熹的第26代孙。1977年台湾大学法律系毕业,1980年赴德国波恩大学深造,1985年获哲学博士学位。1998年9月获聘为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特邀教授。博览群籍,学贯中西,向以弘扬优秀传统文化、重建中国文化主体意识、推动中国全方位现代化为己任。著有《近思录通解》,德文著作《论康德的人权与基本民权学说》,易学专著《周易六十四卦通解》,《易经白话例题》,作品精选集《中华文化与中国未来》等。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