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牟钟鉴·儒释道三教异同》之三:儒释道三教不同点在哪儿? 如果说不同点,当然不一样,所以说“合流”,我不认为是“合一”。我不赞成“三教合一”,我觉得可以这样简单地讲,但你要做很多解释——容易引起误解,好像最后成了一家,没有!再合还是三家,因为它各有自己的特点,它不能不保留自己的特点。任何一个教,再包容,它不可能放弃它的最基本的教义,放弃了,它就没有自己了。 儒家,我说了,它重道德,以民为本,我们也可以称为入世,入世的,现世的,这方面它比较强烈。所以为什么历代要用儒家作为指导思想来治国呢?为什么不用佛教治国?因为只有儒家对治国的基本方略提出很完整很深刻的一套道理,包括为政以德,包括礼主刑辅。它强调这个“礼”——礼治,礼学,强调这个社会制度怎么样来建立。而这个“礼治”和普通的制度还不一样,它里边既有硬性的,也有软性的东西。它和民俗结合在一起,所以叫做礼俗;它和法律结合在一起,所以叫做礼法。这个礼是西方没有的,西方很难理解我们这个礼。这是这个层面的。还有就是在其他层面也很多了,包括经济,包括文化、教育这些方面,它有一套。所以儒家形成的一个文化体系,它是一个很全面的,很系统很丰富的。所以必须用儒家来治国。 佛教呢?有人把它这么说,儒家治国,佛教治心,道教治身。这个也比较简单了一点,也有一定的道理。因为佛教,基本上它在印度是出家,在中国慢慢和儒家相结合之后,也关心现实,所以叫“人间佛教”。后来出来了禅宗,讲净土就在心里,讲“拎水砍柴,莫非妙道”,也要事父事君,也讲孝道和五常。但这不是它的,这是儒家的。它归根结底还是在人的精神领域。为什么它在中国那么受欢迎?除了在民间,它讲因果报应、天堂地狱,老百姓觉得很解决问题以外,我觉得它使中国文化提升到一个新的境界,它有一种智慧,一种很超越性的智慧,它的眼界是非常宏大的,三千大千世界,万劫不复,那有多大空间和多长时间呢?中国人过去讲,“六合之外,存而不论”,儒家原来没有的。 佛教有一种智慧,这个智慧有很深刻的方面,对知识分子很有吸引力。所以后来有些儒家的学者到宋明的时候,分这么几种人。一种人就是口头上批异端,因为佛老是异端,实际上偷偷学;有一种是公开承认三教合一,再批也没有采取什么行动,这个就很少了。因为它给你提供了你没有的东西。 佛教是一种哲理性的宗教。我认为全世界宗教里,哲学理论最发达的就是佛教。像伊斯兰教的清真言,安拉是唯一的真神,穆罕默德是真主的使者。这有哲理吗?它就是信条。但是佛教从原始佛教到小乘佛教、大乘佛教、空宗、有宗,一系列的教义全都是哲理性的——诸行无常、诸法无我、涅槃寂静,都带有哲理性,因此它有它存在的空间,所以中国人自觉不自觉地,特别是一些知识分子,都喜欢佛教。 道教,它本来来自民间。道教简单地说,就是老庄哲学和来自于原始信仰的民间信仰相结合,而在汉代后期形成的这样一个宗教。它都属于道文化,但它是一个宗教化的形态。老庄哲学是哲学形态,它把它提升了。所以这里边,它有它的优点,第一个优点它依托于老子、庄子,这面大旗它一直举到现在,《道德经》是道经里边第一经。这样的话,这个道教就不会走到低俗怪异,也避免了(烦琐和单纯仪规化)。因为老子给它一个“尊道贵德”、“道法自然”,给它一个“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而且老子还讲“既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与人己愈多”,就是强调利人的一种思想;“圣人无常心,以百姓心为心”。这些方面都使道教有一个健康的(发展)方向。而且还因为老庄的哲学在中国也比较发达,虽然它和佛教各有所长,它也很发达,所以它就有一种很高的文化层次。 主讲人简介: 牟钟鉴,男,汉族,1939年生,山东烟台人。中央民族大学哲学与宗教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宗教学专业学术带头人。出版学术专著:《吕氏春秋与淮南子思想研究》、《中国宗教与文化》、《走近中国精神》、《儒学价值的新探索》等十多部。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主编《宗教与民族》集刊一、二、三辑,推动了民族宗教问题的研究。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