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高正先生讲《近思录》·格物穷理第一 之一:求道要从读经书做起 现在我要开始跟大家讲第三卷,叫做格物穷理。 在第二卷《为学大要》里面,已经跟大家讲过了。《为学大要》——大家知道吗?为学是要干什么?就是要求圣人之道,怎么样才能够让我们充分把我们天赋给我们的这种仁义礼智这些善性、这些美德发挥得淋漓尽致,只要我们把所有的私欲——这种不正当的欲望,清得一干二净,我们做什么事、立什么意,一切都秉乎天理,这样我们就变成圣人了。所以《为学大要》告诉我们的,就是如何能够求得道——成为圣人的方法。 伊川在第二卷里面已经跟我们讲过了,你想要学成为圣人,就只有一条路,那个门在哪里?就是经由经书。这个经书,我跟大家讲过了,也就是指我们儒家的经典。 儒家经典(资料图 图源网络) 我们儒家的经典,最典型的就是由孔夫子,他在晚年的时候,把尧、舜、禹、汤、文、武、周公——他们这些古圣先王的格言至论整理成《六经》。我们讲的儒家的经典,其实就是经由孔夫子把古圣先王的这些格言至论,萃聚在《六经》里头。 伊川指出,这个经等于就是一扇门,只要你踏进这个门,就能上宽大平坦的大道,那就是圣人之道了。所以说在这里,我们在讲《格物穷理》,我在这儿先要告诉大家,《格物穷理》这一卷主要就是告诉我们,怎么样来研读经书。 那在《格物穷理》这一卷里面,它又分成两个部分。第一个部分,就是在告诉我们,一般研读经书的方法;那下半部,它是针对不同的经书你要怎么读,打个比方,像《论语》、《孟子》你要怎么读,像《诗经》你该怎么读,《易经》你要怎么读,每种经书有不同的读法。 我们现在要讲第三卷《格物穷理》,大家首先要知道——“格物”跟“穷理”。为什么要用“格物穷理”来命第三卷的卷名?大家知道,“格物”来自于《大学》。《大学》里面讲的三纲领、八条目。 这个三纲领就是“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这是三纲领,是吧?大家知道,我们学《大学》的目的就是要明明德,你只要能够把你原有的光明的德性,让它恢复到原来那样的光明,也就是没有搀杂一点点的私欲,那这样的话你就是圣人了。所以说要明明德。那光光自己明德明好了,不行的,还要能亲民。什么叫亲民呢?要让所有的人也能够明其明德,套句王阳明的话:“只说明明德,而不说亲民,便似老佛。”什么意思?就是说,如果你只讲明明德,而不讲亲民的话,那你就跟道教、跟佛教就没有什么两样了。大家知道,佛教讲的是明心见性,那佛教会不会说我已经明心见性了,我要天下的人统统明心见性啊?不会的。我们儒家就不一样了,文王他自己做得好,只要有一个人还没办法跟我一样好,我就觉得说我做得还不够好。所以说,我们一定要明明德,然后还能够亲民,也就是要能够推己及人,到最后止于至善,要达到最完满的境界。所以说这是三纲领。 那八条目里面,就是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格物”就是关键,大家记住,所以朱夫子就把三纲领、八条目里面,把你要做功夫的,就是从格物开始做起,把格物抓出来。 那“穷理”呢?大家要知道,在《周易·说卦》传第一章里头提到“穷理、尽性,以至于命”。这个穷理,也就是说,要把义理给吃透了,这叫穷理。所以格物穷理放在这里干什么?等于说第三卷的卷名就是告诉我们,格物穷理就是在教导我们,你要求道,求道的门就是由经才能入道,这个经就是经书。那你经书到底该怎么读? 好,刚才我讲了,他分成两部分。前面一个头二十几条,就是在告诉我们一般的经书的读法。后面还有五十多条,就是在告诉我们,哪一种经书该怎么读,不同的经书有不同的读法,这个我待会儿再告诉大家。 主讲人简介: 朱高正,1954年出生,南宋大儒朱熹的第26代孙。1977年台湾大学法律系毕业,1980年赴德国波恩大学深造,1985年获哲学博士学位。1998年9月获聘为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特邀教授。博览群籍,学贯中西,向以弘扬优秀传统文化、重建中国文化主体意识、推动中国全方位现代化为己任。著有《近思录通解》,德文著作《论康德的人权与基本民权学说》,易学专著《周易六十四卦通解》,《易经白话例题》,作品精选集《中华文化与中国未来》等。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