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山:多一分宽容 多一分幸福 所以关于“恕道”,我们讲了这么多,包容别人的错误,体谅别人,站到对方想一想就不生气了,注意这里还涉及到人生幸福问题。别人有心之过、无心之过你就生气,别人是一点有意的错误,无意的错误你就生气,这个难免就是太当真,这个里头需要超越,需要拿得起放得下。 这个过去就是西方哲学里边,康德哲学里边,实际上比他早就有人提出来,说这个我们怎么建构一种哲学,就是让有德的人一定要有福气。可是说现实生活中经常看到有些有德的人,一些好人最后被汽车压死了或者被人打死了,或者死于非命。有德的人不一定有福,很穷困。 注意,如果按西方哲学那种观点讲,除非真有上帝能保证,不然的话没法“德福一致”。但是按照儒家,实际上不论是按照儒家,中国哲学不论是按照道家、佛家、儒家都能做到“德福一致”。你看这儿忠恕之道,恕道就是一种“德福一致”,你能宽容别人吗,这是一分德行吧,同时你换来的是什么?内心的平静,内心的安乐。既是一分德,又是一分福,所以大度能包容的,能包容别人的错误,能够笑口常开,你看我们这个弥勒佛,这关系到你的身心幸福。 所以在这一点上,我们说一个很伟大的作家,有些地方不太可取,我们不要学他,太敏感,太多疑,写《狂人日记》说“赵家的狗怎么还多看了我一眼”,你按照那个生活去活啊,赵家的狗多瞪了你一眼,李家的鸡多看了你一眼,你还活不活?鲁迅先生他是因为生命力伟大,活50多岁肺全烂了。你要老这么齐锅夹灶的,唧唧喳喳地想这个生活,你30岁不到把自己折磨死了,所以这个不可取! 宽阔的心胸是一种坚韧,是一种包容,是一种美德,还是一种幸福,这个儒家的“忠恕之道”,实际上就包含这一切。 好了,以上就是我们谈《论语》,我们谈一个什么问题,就是如何用坚强的、宽容的主体性对待这个世界,对待他人。有的老前辈说,说儒家是常道,是一天三餐,你离了它就活不了,就是《中庸》所说的“可离非道也”,我觉得在这一些做人的道理上,《论语》中有些讲法的确是这样的。 本文为腾讯儒学独家稿件,未经授权,严禁转载。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