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 > 校园国学 > 明德讲堂 >

《晋如说儒》第八讲之一 读透三本书水平超教授

http://www.newdu.com 2017-12-05 腾讯儒学 徐晋如 参加讨论

    《晋如说儒》是腾讯网儒学频道、深圳儒家文化研究会联手打造的高端文化讲座,学术性思辩性强,非常适宜大学以上文化程度的精英人士。讲座完全颠覆新文化运动以来的习惯观点,带领听众重新思考近代史,重新审视儒家文化。
    主讲人徐晋如为古典文献学博士,深圳大学文学院副教授。兼任深圳市儒家文化研究会副会长,深圳国学院教务长,香港孔教学院永远名誉院长。著有文言诗文集《忏慧堂集》,学术专著《禅心剑气相思骨—中国诗词的道与法》、《缀石轩论诗杂著》等,是当代儒家诗教的首倡者。
    (特别鸣谢:汉字创意设计师霍者先生)
    
    徐晋如
    《晋如说儒》第八讲之第一节:
    读透三本书水平超教授
    徐晋如:今天已经是我们的第八讲,前面七讲其实都是探讨了一个核心问题,就是“现代性——它是一个人类社会的癌症”,我们人类无论是自愿选择还是被迫选择进入现代社会,通过所谓的现代化的大潮,裹挟了所有人,实际上就相当于一个人的躯体上得了癌症一样。所以我从“平等”、“自由”和“博爱”这三个现代性的基石开始着手,剖析这三个基本概念背后的不可告人的东西。这是前面七讲所讲的主要内容。
    从今天晚上这一讲开始,我将带引大家一起去读两部儒家的经典,一部是《大学》,一部是《论语》。
    
    吴小如先生
    钱穆先生说:“《四书》,八百年来我们中国人都要读,我认为今天的中国人也还是要读。”钱穆先生当时已经八九十岁的时候,他在接受电视采访的时候说了这样一番话。那么我们也知道,吴小如先生——北京大学的吴小如先生就曾经有过这样的一个惊人的论述,他在《中华读书报》发表文章说,其实我们现在到处有这种讲国学的,其实你只要把三本书读透了,你的国学水平已经在绝大多数中国文史哲专业的硕士、博士之上,甚至于超越很多的教授。那么这三本书就是《诗》、《四》、《观》——《唐诗三百首》、《四书章句集注》和《古文观止》。
    《四书章句集注》,八百年以来堪称为中国人的“圣经”。因为我个人,我是崇尚荀子贬抑孟子的,所以我不会讲《孟子》。《四书》是它的传统的顺序,朱熹在编《四书》的时候,它的顺序是《大学》、《论语》、《孟子》和《中庸》,但是后来的乡间的塾师不懂得朱子的真意,他不知道《中庸》其实是一个非常形而上,你不到一定的阅历,不到一定的年龄,你是不可能理解的,这样的一部书。他们光看到《中庸》的字数比较少,跟《大学》差不多,所以就把《大学》、《中庸》放在前面,《论语》、《孟子》放在后面,这一下子为学的顺序就倒了,这是不对的。又因为我在《中庸是最高级的自由》这一讲当中,其实已经把《中庸》的内容给讲透了。所以我们接下来的讲座不会再谈到《中庸》,所以重要的我们就是在讲《大学》和《论语》这两部书。
    首先我们说《大学》。
    《大学》这一部书,它是孔子先有了一段论述,然后他的学生曾子加以阐发,形成的一部儒家经典。主要讲的是什么?讲的是“古之大学之道”,什么叫“古之大学之道”呢?原来在夏商周的时候,我们中国的教育已经是极其地发达了。那个时候,凡是从首都到大的城邑再到乡间,都有自己的学校,那么社会上一般人8岁进小学,15岁进大学。今天有一些学者提倡少儿读经,又提倡少儿读经要越早越好,甚至于在娘胎里面就要读经,这是严重违背教育的规律的,也是严重违背小孩子的天性的。它的效果不可能好,不要看这些小孩背了多少经典,那没有用,将来都会忘,而且不能入心。所以这个“读经”,我老师张卫东先生称之为叫“转基因国学”,我觉得这个说法是非常地到位的。古代人提出来8岁进小学是非常地有它的道理的。那古代的8岁其实就相当于周岁的7岁,古代是按虚岁算的。那个时候,小孩子的心已经相对比较地定了,他的智力发展相对比较完全了,这个时候进小学。进小学主要学的是书、数、射、御,学的是演礼,洒扫应对、待人接物的道理,他要通过一种表演式的一种方式去学习演礼,去把这个礼通过一种表演式的方式给演出来。这样他才能掌握各种各样的,在各种场合面对不同的人,他应该采取什么样的礼节。学的是诗,通过诗歌去陶冶他的性情。所以现在你判断教人学国学是真国学还是假国学,只看一条,它是不是从诗教开始,从孔子开始,两千年以来,国学正脉都是从诗开始的。那么到15岁进大学,进大学就学正心诚意,如何治国平天下,这一套宏大的学问。这个时候就不是所有的人都能够进大学了,是天子的所有的孩子,诸侯、大夫的元子——就是将来他们继承他们爵位的这些孩子,以及平民当中特别聪明俊秀的人,进入大学。那么大学要学什么东西,孔子就有一番言简意赅的论述,这番论述又经曾子的发扬光大,后来就成为了儒家的心性之学,入门的第一步。
    在北宋的时候,有两位大学问家,他们是兄弟俩,程颢和程颐。那么程颐呢,就称赞《大学》,说是初学入德之门——刚开始学习的人,他要修养自己的品格首先从这本书开始。可是在北宋的时候,程颢、程颐收弟子,首先让这些弟子读的倒不是《大学》,而是跟他们同时期的另一位大学者,张载所写的一篇文章叫做《西铭》。我们都知道张载号横渠,他有一个著名的“横渠四句教”:“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他的《西铭》讲述的是儒家的性命之学。程颢、程颐认为,我们修德、修身、修心就是在修性命二字,所以就把《西铭》作为入德之门。但是历史的发展在文化上从来不是体现为一种进化,而总是体现为一种退化。北宋的时候,读书人读《西铭》,由此入门,到了南宋的时候,《西铭》对于他们就比较地艰涩了。这个时候,朱熹就从《礼记》当中抽出来两篇《大学》和《中庸》,和《论语》、《孟子》放在一起,编成了《四书》,今天的这些读经的倡导者,他们连一个基本的概念——“经”和“书”都不懂得分辨,所谓“经”是先王圣典才能称之为经,后儒之作只能称之为“书”。尽管《礼记》、《论语》和《孟子》后来都列入《十三经》,但是实际上严谨地说,它还是书,而不是经。
    到了朱熹开始,《大学》就已经是作为一个十五六岁这样的一个孩子,他要开始读的第一本正经的书了,此前呢,那主要还是蒙学。今天我们很多人非常可笑,他把什么《三字经》、《弟子规》这些都当做是国学,这是非常荒谬、非常无知的。就跟当初的时候,麦当劳刚刚引到中国来,有人就把麦当劳当成是一个特别高尚的场所,在那里面举行婚礼一样,很傻很土。今年是一个“土豪”年。
    所以我们今天的读书顺序是要从《大学》开始,然后接着是《论语》。
    腾讯儒学版权所有,转载请务必注明出处。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