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 > 校园国学 > 明德讲堂 >

《专访李恩杰》之三:新编大戏话《屈原》

http://www.newdu.com 2017-12-05 腾讯儒学 newdu 参加讨论

    腾讯儒学专访北京京剧院院长李恩杰
    《专访李恩杰》连载之三:新编大戏话《屈原》
    主持人:今年北京京剧院的一出新戏是《屈原》,为什么选择这个题材?
    李恩杰:北京京剧院是一个大院,北京京剧院有推动我们文化全方位发展的这样一个责任,我们认为选择这些重大的题材,《屈原》应该是一个非常重大的题材,应该说在全球的角度来说,成为中国人、中国人的精神的一种象征。所以我们选择这个题材,一方面是有它的偶然性,因为中国剧协搞了这样一个工程,《屈原》这个剧本在其中是比较成熟的。其次就是我们选择这个剧本,我们坚定不移地要排这个戏是认为北京京剧院应该承载这样的责任,在北京京剧院的舞台上应该有代表我们民族精神、代表我们民族文化的这样的高端的正剧的作品,就是有份量的东西。成功地把它打造成之后,也应该成为北京京剧院的立院之作,是叫北京京剧院,它就应该有在观众当中有影响、有份量的东西。
    打造这个戏,我们知道很难,确实也很难,但是现在这个戏的基础还是非常好的,我们也希望通过进一步的打磨,让它成为留得下来的作品。我们选择青年演员来担纲创作这部作品,也是考虑到青年演员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今后这批演员和这个戏可以一起不断地去提高,去发展。
    有演员在支撑,这个戏有它非常好的文化基础,也有北京京剧院我们这样一个非常深厚的京剧文化的氛围,我们想让这出戏留下来是具备比较好的条件的。这种戏我们今后还会做。今年我们还决定在明年裘盛戎诞辰一百周年的时候,我们在舞台上,把我们剧院自己的代表性的艺术家,从裘盛戎开始一个一个地也都把他立在舞台上,作为我们对先贤的一个最好的纪念的方式。
    主持人:《屈原》这部戏的创新点都有哪些?
    李恩杰:《屈原》,我们给它的定位首先是京剧,其次叫诗剧,第三叫新剧。
    从创新上来讲,应该说构成这个戏的各个方面都有很多的探索,刚才我说的这是这个剧的形式。刚才我也讲了,我们启用了全套的青年演员的阵容,而且是完整的两套阵容,两套阵容不分A、B组。两套阵容当中的演员旗鼓相当,相互促进。从创新的角度来说,我们让两组演员形成一个非常好的一种相互促进的氛围。排练当中,张建峰这一组在排练,杨少彭这一组在旁边在观摩,在研究他们的戏在排的过程当中,他们的体会。等到杨少彭排的时候,另外一组在观摩,在看。两个同时排,他们之间还互相交流,同时还在研究两组戏不同的特点。最后表现出来根据演员的特点,这一出戏排出来有两组,这两组不完全一样,我觉得这是一个很新的创作方面的尝试。
    从舞美上,它是既保留了京剧舞台的这种虚拟、空灵的这种感觉,不是满台都是堆砌的各种布景和道具,就是一个架子,这个架子的象征性跟京剧的虚拟的概念有很多的相通之处。
    同时感觉舞台很现代,是完全现代的一种概念。从唱腔上来说,他在传统京剧唱腔的这种基础上加了代表当时楚文化的一些乐器,比如说埙、箫这些东西,一下子就把你带入了你心里所有的那个历史文化的那个氛围当中去。
    同时这部戏是一个正剧,从思想观念上,我们正面地切入表现《屈原》的伟大的爱国情怀。《屈原》是个诗人,但是我们并没有直接地去说,屈原在他诗人这个角度的内容,说的他是爱国,他是为了国家,为了戏中叫“美政”,是他很高尚的英雄情操,去正面宣传这个东西,但是故事性还是非常强的,看起来会很过瘾。这个戏也很美。
    再有,这个戏还是我们用一种非常新的一种运作方式,实行项目制这种管理方式,是由我们的艺术家担任项目负责人,全权地来负责这个戏的创作。这个戏实际上应该是叫制作人,但是我们尊重本人的意见,就没有署他制作人的名字,是由我们的作曲家朱绍玉老师负责组织这个团队,然后我们在这个过程当中去创新。没有选择用传统的京剧的样式来打造这个,而是选择了知难而进。因为京剧是大家太熟悉的一个东西,而且它的规范性太强,你稍稍地有一点出去,它就会感觉你很难把握了。但是这个戏因为有一个新剧的概念,那么我们还是坚定不移地去创新。我们创新完了以后,我们把它做出来以后,我们可能有不成熟的地方,可能有不合适的地方,我们再广泛地听取意见,我们再改。这就把创新和科学性有机地把它结合在一起了。我们这个戏首轮演出之后,我们开了五个座谈会,包括国内最权威的专家的座谈会,包括我们剧院专家的座谈会,包括我们北京市的戏曲评论协会组织的评论家的座谈会,还包括戏迷的座谈会。我们开了这些座谈会,听取了意见,在这些意见的基础之上,我们再找到这个戏当中相对薄弱的这些环节,或者是我们在创新当中做得不合适的地方再进行加工,进行调整。
    8月份,我们要对这个戏进行一轮新的修改,修改完了以后,再次呈现在观众面前。我们觉得只有通过这样的方式,把创新和我们对京剧它本质特征的这种科学地传承的态度,才能够走出一条正确的路来,创造出好的作品。
    主持人:同时,两班演员也是一种竞争,也很有利于市场……
    李恩杰:从市场的角度,应该说好处不是一个方面。
    最简单的,一出戏排出来,假如你只有一组演员,一旦哪个演员出现一些特殊情况,可能就影响你的演出。假如A、B组的话,那我们排A组,B组都是作为附属的,这个演员对于这个戏的热情,最后影响了他对这个戏的掌握,影响了他对戏的表现。所以我们用这种方式,两组,每一组都承担着同样的责任,而且这里头的竞争让这个戏更好看,每一组都是要想法做得比对方好一点。大家在竞争中相互地促进,让这个戏整体的水平始终保持在一个很高的一个水平点上。
    本文系腾讯儒学独家专访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