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 传统文学 >

杜甫 王维 白居易:唐朝大诗人学陶渊明都不像(5)

http://www.newdu.com 2017-12-05 腾讯儒学 程滨 参加讨论

    白居易
    沈德潜说了半天,就是没提白居易。其实这些家都不可以学陶,惟有白居易特意学习,还自我标榜。他真是崇拜陶渊明。他在《题浔阳楼》中说:“长爱陶彭泽,文思何高玄。”他甚至去寻访过陶渊明的旧宅,还写了诗与序言。
    访陶公旧宅并序
    予夙慕陶渊明为人,往岁渭川闲居,尝有《效陶体诗十六首》。今游庐山,经柴桑,过栗里,思其人,访其宅。不能默默,又题此诗云。
    垢尘不污玉,灵凤不啄膻。呜呼陶靖节,生彼晋宋间。
    心实有所守,口终不能言。永惟孤竹子,拂衣首阳山。
    夷齐各一身,穷饿未为难。先生有五男,与之同饥寒。
    肠中食不充,身上衣不完。连征竟不起,斯可谓真贤。
    我生君之后,相去五百年。每读五柳传,目想心拳拳。
    昔常咏遗风,著为十六篇。今来访故宅,森若君在前。
    不慕尊有酒,不慕琴无弦。慕君遗荣利,老死此丘园。
    柴桑古村落,栗里旧山川。不见篱下菊,但馀墟中烟。
    子孙虽无闻,族氏犹未迁。每逢姓陶人,使我心依然。
    
    白居易(资料图 图源网络)
    我虽不甚喜欢白居易的诗,但客观讲,这首诗还真有些动人处。尤其是结尾的“每逢姓陶人,使我心依然”,真是使人生出心有戚戚的感觉。不过他学陶学得如何呢?我们就选一首他上面序言中提到的《效陶潜体诗十六首》:
    吾闻浔阳郡,昔有陶征君。爱酒不爱名,忧醒不忧贫。
    尝为彭泽令,在官才八旬。愀然忽不乐,挂印著公门。
    口吟归去来,头戴漉酒巾。人吏留不得,直入故山云。
    归来五柳下,还以酒养真。人间荣与利,摆落如泥尘。
    先生去已久,纸墨有遗文。篇篇劝我饮,此外无所云。
    我从老大来,窃慕其为人。其他不可及,且效醉昏昏。
    虽然题目标榜学陶,但真是太不似陶了。马星翼《东泉诗话》中说:“王、孟、储、韦多近似于陶,至香山极矣。”我想这个“极”如果要是指学得像的话,那马氏真是有眼无珠了。但如果要是说学陶的作品写得多的话,那到真是不假。后代大多数人都认为白居易学陶学得不像:
    如白乐天自云效陶渊明数十篇,终不近也。(黄庭坚《跋书柳子厚诗》)
    渊明诗,唐人绝无知其奥者,惟韦苏州、白乐天尝有效其体之作,而乐天去之亦自远甚。(蔡启《蔡宽夫诗话》)
    那么白居易为什么不像呢?陈模《怀古录》中说:
    白乐天最不能忘情者,故发而为诗,僵身躯道,其实不悟此理。
    这个“忘情”的“情”,是指的世俗之情而言,更接近人的各种与欲望挂钩的得失。所以蔡启说白居易:“乐天既退闲,放浪物外,若真能脱屣轩冕者;然荣辱得失之际,铢铢较量,而自矜其达,每诗必着此意,是岂真能忘之者哉,亦力胜之耳。”(《蔡宽夫诗话》)如果看看白居易这一辈子,他对于功名富贵的追求,那绝对是更在王维之上。白居易晚年致仕,在洛阳盖了一别墅。他《池上篇》中说:“十亩之宅,五亩之园。有水一池,有竹千竿。有堂有亭,有桥有船。有书有酒,有歌有弦。有叟在中,白须飘然。”别墅中还养了很多歌姬侍妾,《本事诗》记载:“白居易有姬人樊素和小蛮,樊素善歌,小嘴长得艳若樱桃;小蛮善舞,细腰则纤纤似柳。乐天公至爱此二美眉,诗曰:‘樱桃樊素口,杨柳小蛮腰。’”对于白居易的人生态度,我们也不用批评,这也是一种活法。但可想而知,一个沉迷于“樱桃樊素口,杨柳小蛮腰”的人,他的精神世界怎么能和陶渊明相似呢?
    诗至唐朝而七言大兴,七言的好处是跌宕起伏,能够包容更多的内容,弊端则是辞多而意少。所以唐庚《文录》中引了唐诗和陶渊明的诗比较了一下:
    唐人有诗云:“山僧不解数甲子,一叶落知天下秋。”及观陶元亮诗云:“虽无纪历志,四时自成岁。”便觉唐人费力。如《桃源记》言“尚不知有汉,无论魏、晋”,可见造语之简妙。盖晋人工造语,而元亮其尤也。
    其实也未必是唐人费力,乃是七言和五言风格不同所致。而这些或有意或无意学习渊明的唐人,在有些人看来,永远赶不上陶渊明。这种赶不上不在文辞,乃在性情。贺贻孙《诗筏》说道:
    唐人诗近陶者,如储、王、孟、韦、柳诸人,其雅懿之度,朴茂之色,闲远之神,澹宕之气,隽永之味,各有一二,皆足以名家,独其一段真率处,终不及陶。陶诗中,雅懿、朴茂、闲远、澹宕、隽永,种种妙境,皆从真率中流出,所谓“称心而言人亦易足”也。真率处不能学,亦不可学,当独以品胜耳。
    品格是人生修养,诗的功夫恰在诗外。
    作者简介:
    
    程滨
    程滨,字子浔,号矫庵,网名反客生。毕业于南开大学中文系。师从叶嘉莹先生习诗词、吟诵。师从尹连城先生学习书法。2008年获北京中华诗词(青年)峰会优秀青年诗人奖。曾任中国语文现代化学会吟诵分会常务理事、天津市河西区中华吟诵社名誉社长。嗜京剧、昆曲,工小生。现为天津市南开中学语文教师。著有《矫庵语业》(澳门学人出版社)、《矫庵集》(巴蜀书社)、《迦陵词稿注》(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本文摘自程滨先生所著《与陶渊明生活在桃花源》,由作者授权腾讯儒学独家连载,转载请务必注明作者及来源。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