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时长4分38秒,建议在wifi环境下观看。 本文系腾讯儒学独家原创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 明德讲堂第九期之二:孔子认为做到“中庸”的是谁? 下面“道其不行矣夫”。这一章就这么一句话,有点简单,感慨道难行。接着“子曰:舜其大知也舆!舜好问而好察迩言,隐恶而扬善,执其两端,用其中于民,其斯以为舜乎!”刚才说贤者、不肖者、知者、愚者,孔子认为有一个人做到了中庸,谁?舜。舜这个人怎么做到中庸的呢?一,好问。不耻下问是一种学习精神,一个不好学的人有时候很聪明,但是会流于狭隘,流于世俗。聪明人能力很强,但是不好学习。历史上有这样的人,有手段没见识。这种人做到了西太后,就会把中国拖入深渊,这个人在现实生活中将是一个可怕的俗人。《论语》开篇第一个字“学”,学习敞开我们生命,打开我们生命,把我们肉体之身往上提一提。舜的大智首先是什么?好问,另外好察迩言,迩言就是近言。好察迩言意味着远言不用提,哪怕琐碎小事言论都好观察、好体味,也就是说他接地气。作为一个儒家或者道德实践者,想改造这个社会,人民的柴米油盐酱醋茶,这些问题不管,那不是一个儒家的学问。所以从迩言入手,这样远言就不提了,实际上他是有的。从这些地方好察,好问,他能够知言,把言论中不好部分剔除,把好的部分养起来。就是从迩言到远言,“察”了以后执其两端,过分偏激、过分保守都折中成最中道而行的东西,把它用于治理人民,这就是舜之所以为舜。一个国家的国计民生有大事,但是我们菜篮子,米袋子这些事情经常出问题。民众怨声载道,有时不是因为高科技没搞上去,是因为这些事情。看似小事,实际上是关系民心向背的大事情。这儿强调舜好从看似简单的事情入手,看似没有什么价值的小言语入手,但是要点在他隐恶而扬善,把偏激去除,执其中而用之。 做人走中道,做领导更应该折中其言,中道而行。开会这边一波人,这边一波人,有搞外销的,有搞内产的,你坐到中间是要折中两部分人,干吗让你坐中间?就是因为两只耳朵可以听两边的意见,脑袋长在正中间,折中。所以这是举舜的例子。孔子认为中道而行的(人)存在,舜做到了这一点。 主讲人简介: 李山教授是启功先生嫡传弟子。1995年获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文学博士,现为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中国文化史、《诗经》研究、先秦两汉文学研究领域卓有成就。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