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 《中国文学讲义槪略》一书也是刘师培在北大时的讲义,今存上海图书馆藏残本,今已收入万仕国辑校《刘申叔遗书补遗》(广陵书社2008年排印本),又有单行本(广陵书社2013年版,后附《中国中古文学史讲义》、《论文杂记》)。 此书底本无版权页,版心标“中国文学槪略”,注明“文学门一、二年级”,下有“刘申叔编”(《目录》标为“刘申叔讲”)。据《目录》,其内容包括:《尙书》《毛诗》《春秋左氏传》《春秋国语》《三礼经记》《诸子》《楚辞》《国策及周秦杂文》计七部分。上图藏本缺《诸子》《楚辞》及《国策及周秦杂文》三部分。 据书前说明,这一部分内容的讲授时间计90小时,而其内容大体相当于罗常培所说的四种“口义”之一的群经诸子;只是由于诸子部分亡佚,于是只剩下群经,具体地说,包括《尙书》《毛诗》《左传》(附带地讲到《国语》)和三《礼》。只有《易经》没有讲到。 关于各部经典,刘师培的讲课大抵分两个层次,先讲概况,然后讲具体作品,例如《尚书》,先讲《尙书》槪要,然后选取《尧典》《甘誓》《盘庚(下)》《高宗肜日》《大诰》《文侯之命》等六篇,加以诠释讲解,帮助学生读通原文,做到训故昭明;至于更深入更专业的问题,例如典制不同、文字互异之类,建议学生参考经学史上的著作,在这里无从深入解决。现在讲文学史也大抵采用先概说后作品选这样的顺序,这个模式正是从他那里来的。 仪征刘氏是研究《左传》的著名世家,刘师培本人对《左传》也有深入的研究,所以他的这一部分概论多有高见,其中猛攻杜预,维护汉儒贾(贾逵)、服(服虔),完全是一派古文学家的派头。这些内容,大可以同他在《经学教科书》里的论述结合起来读,他在那里写道:“治《左氏》者,自顾炎武作《杜解集正》(按当作《左传杜解补正》),朱鹤龄《读左日钞》本之。而惠栋(《左传补注》)、沈彤(《春秋左传小疏》)、洪亮吉(《左传诂》)、马宗槤(《左传补注》)、梁履绳(《左传补释》)咸纠正杜注,引申贾、服之绪言,以李贻德《贾服古注辑述》为最备。至先曾祖父孟瞻公作《左传旧注正义》,始集众说之大成。”(第一册第三十三课《近儒之〈春秋〉学》)举出自家祖先刘文淇(字孟瞻,1788~1854)来相当自豪,这是有根据的,刘氏家族子孙几代人相继从事的《春秋左氏传旧注疏证》代表了清代《左传》学的最高成就(参见顾农《刘师培和他的〈经学教科书〉》,《中华读书报》2010年5月12日《文化周刊·出版史》);刘师培的家学渊源也确实深厚之至。 刘师培《中国中古文学史讲义》 四 《中国文学教科书》第一册作为刘师培遗书之第七十一种列入《刘申叔先生遗书》;这份教科书原拟安排十册,内容几乎包括文字学、词类学、语法学、写作学、中国古代文学史和作品选。刘师培写道:这部新编教科书“先明小学之大纲,次分析字类,次讨论句法、章法、篇法,次总论古今文体,次选文。”(《中国文学教科书第一册·序例》)那时的知识分类同现在不同,“文学”一词包容甚广。其实就是到鲁迅写《汉文学史纲要》的时候(1926年),也还是从文字学写起,同现在的办法很不一样。 刘师培的这部教科书现在只能看到第一册,凡三十六课,内容“以诠明小学为宗旨”也就是一部文字音韵训诂概要,他在序例中指出“自篆文易为隶书,然后字失其形,故此编于字形之变迁,记载特详细。”到文末又写道: 此编于古今音读训诂之学,各分条例,有为近儒所已言者,有为近儒所未言者,非惟为国文入手之阶梯,且为读周汉古书者之门径。昔休宁戴氏(戴震)有言:“经之至者道也,所以明道者词也,所以成词者未有能外于小学文字者也。”又曰:“训诂明则古经明,古经明则我心自然之义理乃因之以明。”嘉定钱氏(钱大昕)有言:“由声音文字以求训诂,由训诂以求义理。”盖不通小学不能读古书,不读古书奚能工文?故此编所列为读古书之门径,实则工文词之基础也。若以深文奥义目之,岂其然哉? 刘师培坚信乾嘉汉学所主张的由小学(文字、音韵、训诂)入手,真正读懂儒家经典的治学道路是唯一可行的正确道路,其文学教科书也自然从这里写起。尽管他的这本教科书同他的《经学教科书》一样是一部未完成的著作,但仍然能够给予今天的读者有益的启示。 当然,现在学科分类比那时细化多了,文字、音韵、训诂一类学问另行处理,文学史著作就不谈这些了。但这些知识仍为研究文学史所必备。 自清代乾嘉以来,扬州学术相当繁荣,道光以后继续向前发展,形成一大流派,史称扬州学派。该派讲究求实创新,兼顾宏观微观,且能吸收海外新知,在学术史上具有相当高的地位。刘师培为该派重要传人,李详(1859~1931)《药裹慵谈》卷三《论扬州学派》历述该派源流,文章的后半写道:“光绪以来,唯仪征刘氏,尚守先人矩蒦,其余五县两州,未能有奋自树立,毅然以前辈为师者,盖骛于功令文字,冀其速化,为书院院长者,率多巧宦隳官,据为窟穴,本无学术,不知提倡,谬种流传,递扇无已,禄利之途广,苟简之习成,凌夷衰微,遂有今日不绝如线之势……追念扬州学派,昔为人所颂者,今且一蹶不振,前贤可伤,后者难继,余综其始末陈之,未尝不为之长太息也。”然则刘师培可谓扬州学派之后劲,而李详则力求其复兴者也。 刘师培创新意识很强,他的著作包括教科书、讲义在内,多有“有为近儒所未言者”。他留下来的丰富遗产,有待进一步学习和思考,作为今天发展创新的参考。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