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些闭塞的农村,适龄男女谈婚论嫁的时候,家中的老人总要查查家谱,看双方是否出了五服;缔结婚约,宴请宾朋,也要通知到五服之内的亲友。“五服”是什么意思?要想说清楚这个问题,得从我国古代的丧礼制度讲起。 古人以“五服”区分血统亲疏(资料图 图源网络) 在我国礼制中有为逝去的亲属服丧的制度。据《仪礼·丧服》记载,丧服按照服丧期限长短和布料粗细不同分为五种。亲属关系的亲疏程度不同,服丧的轻重程度不同,穿戴的丧服也不同。最重的如子女为父亲,妻子为丈夫等,最轻的则如男子为外孙、外甥等。亲属关系超出这个服丧范围的,叫做“出服”或“出五服”,不必服丧。虽然历史上不同朝代的服丧制度有所变化,但是“五服”区分血统亲疏远近的作用没有变。习惯上以五服以内为亲,五服以外为疏。出了五服,说明亲属关系比较疏远,即使同姓,也是可以通婚的。常言道,“远亲不如近邻”。所谓“远亲”并不一定意味着距离上住得远,而是说出了五服。俗话说,“家丑不可外扬”,也是说把丑事的传播范围限制在本宗族之内。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