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 > 校园国学 > 格物致知 >

小暑养生四大要点:养心 健脾 消暑 化湿

http://www.newdu.com 2017-12-05 养生主 佚名 参加讨论

    7月7日为小暑节气,小暑节气的到来,表示着炎热天气的开始,按照中医理论,小暑节气是人气阳气最旺盛的时候,只要保持阳气旺盛,那么疾病就会减少疾病的入侵。夏季为心所主而顾护心阳,平心静气,确保心脏机能的旺盛,故夏季养生重点突出“心静”,心静自然凉。小暑节气亦是如此。
    
    小暑养生四大要点(资料图 图源网络)
    注意养心 心平气和防燥热
    小暑时节气候炎热,人们容易感觉心烦不安、疲倦乏力,所以在进行自我养护和锻炼时,小暑季节还应注重心平气和。
    有道是“心静自然凉”,心烦意乱时可以听一段舒缓的轻音乐,脑海中想象蓝天、大海等令人凉快的画面,畅思遐想“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诗情画意,从而忘却热浪袭击,降低心理热度,以快乐的心态面对伏天可能带来的烦躁,预防“暑天情感综合征”的发生。
    夏季里还可以每天闭眼静坐沉思2次,每次至少20分钟,这对心血管的养护也会有很大帮助。冥想的方式,既可以是打坐,也可以是一般的正襟危坐,甚至可以斜倚而卧。步骤大致可分为如下几点:调气息放心态凝精神畅思想。可采用唐代名医孙思邈所推崇的“引气从鼻入腹,吸足为止,久住气闷,乃从口中细细吐出,务使气尽,再从鼻孔细细引气入胸腹”的腹式呼吸法。需要注意的是,冥想有别于瞎想,更不是苦想。在冥想过程中,要有意识地引导自己向积极的、阳光的事物去想象,这样才会越想越健康。
    饮食清淡 健脾消暑化湿
    天热,很多人都会感到食欲不振。霍晓清说,小暑时节,饮食以清淡为主。但不等于追求饮食的绝对清、素,只吃蔬菜、瓜果。最重要的是注意营养均衡,因为炎热使人的代谢能力相对变差。任何一种营养物质都要适量摄入,为了清淡不沾荤腥只能让人抗高温和疾病的能力下降。霍晓清建议,如果胃口不好,可以多吃点“苦”,苦瓜、芹菜等,具有消暑清热、促进血液循环、舒张血管的作用。同时,饮食要有节制,应侧重健脾、消暑、化湿,菜肴要做得清淡爽口。
    运动忌大汗 早晚为宜
    小暑养阳,应坚持“少动多静”的原则,普通人群最好不要从事剧烈的运动,尤其是心血管患者和年老体弱者更应做到这点。当然,“少动”不等于“不动”,如果一味“不动”,炎热的季节则会造成人心烦不安,疲倦乏力。因此,此时运动宜选择在早晨和晚上的凉爽时段,运动方式以散步、打太极拳、慢跑、骑自行车为主,到微微出汗即可,切忌大汗淋漓。
    而适度出汗,可以抵御外邪侵袭;过度出汗,则会使人体阴阳平衡不协调而耗损阳气。心血管病人出汗多,会处于相对脱水状态,血液浓缩则可能引起冠状动脉供血不足,会使病情恶化,出现头晕、胸闷、憋气、心慌等症状,严重时就有可能突发心梗。因此,心血管病人更应引起注意,家人对患者的行动和生活方式应给予足够的重视。
    起居养生有讲究
    另外,外出散步时,人们还应记住“冬不坐石,夏不坐木。”小暑时节,气温高、湿度大。木头,尤其是久置室外的木料,如椅凳等经过露打雨淋,含水分较多,表面看上去是干的,可是经太阳一晒,温度升高,便会向外散发潮气。如果在上面坐久了,能诱发痔疮、风湿和关节炎等病。所以在小暑节气不能长时间坐在露天放置的木头上。
    高温酷暑下,有些人喜欢光着上身乘凉。其实当气温接近或超过人的体温时,赤膊不但不凉爽,反而会感到更热。因为人的体温调节不仅靠皮肤蒸发,还和皮肤辐射有关。当外界温度超过37℃时,体温主要靠皮肤蒸发来散热;当气温继续升高时,皮肤不但不能通过辐射方式来散热,还会从外界环境中吸收热量,使人感到更加闷热。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