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 > 校园国学 > 正蒙学堂 >

事能知足心常惬 人到无求品自高

http://www.newdu.com 2017-12-05 国馆丨guoguan5000 国馆君 参加讨论

    文/国馆君
    古语云:“不为物累,高风亮节。”什么样的人才会有高尚的品格?无所求的人。人格的伟大之处在于,他能超出了欲望的需求而追求品德的完善。红尘浊世,多少人在功利得失的计算中,不择手段,迷失自我?多少人在物欲虚名的追逐中,尔虞我诈,为人不齿?先人智者看惯了人世的浮华兴衰道出了“人到无求品自高”的哲思妙语。
    “人到无求品自高”出自清代文学家纪晓岚先师陈伯崖的一副对联,意思是:人要做到了无欲无求,品格自然高尚。?这里的“无求”,不是人生的不思进取和漫不经心,也不是心灰意冷和垂头丧气,更不是一筹莫展和难掩烦闷的消极态度和庸人哲学。而是告诫人们要摆脱名利情的羁绊和困扰,不必强求,有所不求才能有所追求。
    
    人到无求品自高
    人到无求,不被名累
    “世上都晓神仙好,唯有功名忘不了。”世人往往为名所累,为名奔波,或阿谀奉承,投其所好;或欺上瞒下,巧取豪夺,种种手段,不堪入目。最后落得身败名裂、遗臭万年。
    蜀相诸葛亮说:“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无求就是一种淡泊,不为功移,不为名动的淡泊,面对复杂的人生,需要的是一无所求的淡泊。
    “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任天上云卷云舒。”人到无求,就会宁静,就会剔除浮躁,摈弃杂念,齐白石说“人誉之,一笑;人毁之,一笑。”人到无求,不被功名所扰,就不会被它弄得神魂颠倒,迷失本心,也不会被浮云遮望眼,一叶障目。
    
    人到无求,不被名累
    人到无求,不被利扰
    乾隆皇帝下江南时,来到江苏镇江的金山寺,看到山脚下大江东去,百舸争流,不禁兴致大发,随口问一个老和尚:“你在这里住了几十年,可知道每天来来往往多少船?”老和尚回答说:“我只看到两只船:一只为名,一只为利。”一语道破天机。
    除了争名,世人还往往为利所诱,为利可以忘本,为利可以忘祖,甚至有少数人为利费尽心机,坑蒙拐骗,出卖良知,利欲熏心,丧尽天良。
    “得鱼固可喜,无鱼亦欣然。”一个人做到无求的时侯,就是放弃了心中的得失计算,清空了心灵里面的世俗生活积存下来的枯枝败叶。尝尽世态炎凉,却只道“天凉好个秋”。人到无求,得与失,去与留,甚至生与死,都能够置之度外,身内与身外、自身与万物,事实上已浑然一体,物我两忘!
    
    人到无求,不被情困
    人到无求,不被情困
    "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生死相许",《神雕侠侣》中李莫愁反复吟诵的两句,也终于一句成谶。原本生性单纯,天真无邪的李莫愁为情所困,为情所苦,终于扭曲了人性,凶残异常,不可理喻。最后葬身火海,可惜可叹。
    世人往往为情所惑,辗转反侧,夜不能寐。还有人为情虚情假意,鬼话连篇,骗取感情,甚至寻死觅活,打击报复。有的人一生恩爱、幸福美满,有的人则为情所伤、失魂落魄。
    
    事能知足心常惬
    对情的执求,让人迷失本心,苦不堪言。人到无求就不会为情所困。无求,是一个人的智慧到了可以看淡一切的境界,“来去随缘,心无增减。”不因情感的去留,而迷失自我,学会宁静,学会淡泊,无怨无悔的去付出相处。
    人要想对高尚品格有所追求,就必须摆脱功利与浮躁,不为外物所羁绊,不为浮云遮望眼,才能获得一种超然物外的自在与宁静。因为无所欲求,才能让我们的风骨刚劲挺拔、卓然屹立。
    转自丨“国馆”微信公众号(ID:guoguan5000)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