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 > 校园国学 > 正蒙学堂 >

杨雪翠:品评《袁氏世范》中的家教智慧(3)

http://www.newdu.com 2017-12-05 儒学齐家之道与当代家庭 杨雪翠 参加讨论

    第二篇《处己》
    在《处己》篇里,袁采对家人子弟修身处事方面提出了很多忠告。概况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袁采对家人子弟修身处事方面提出了很多忠告(资料图 图源网络)
    1、正己
    所谓“正己”,就是要求修身主体严于律己,带头践行道德规范。孔子曰“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论语·颜渊》)欲正人,必先正己。孟子对身教示范作用也有所论。他说:“吾未闻枉己而能正人者也。”(《孟子·万章上》)“其身正而天下归之。”(《孟子·离娄上》)由此可见,儒家在处理人己关系时,首先要求端正自己,强调只有正己才能正人正物。袁采也提出“忠、信、笃、敬,先存其在己者,然后望其在人。”只有自己做到了,才能去规劝别人,如果自己平时也做不到,却要去规谏别人,就要被别人鄙薄。正所谓“勉人为善,谏人为恶,固是美事,先须自省。若我之平昔自不能为,岂惟人不见听,亦反为人所薄。”品行高洁自然会受到别人的敬重,“行高人自重,不必其貌之高;才高人自服,不必其言之高。”
    “正己”首先要正心。言行受心的支配,“心正而后身修”,就能做到言行一致、表里如一。
    其二是改过。袁采认为,人的品德、性格生下来各有所偏。“君子知其所偏,故以其所习为而补之,则为全德之人。”鼓励人们自省自警,如果不自知,那就要向别人请教。对于做错的事情,要有悔恨之心,并以“古人谓行年六十而知五十九之非”与子弟共勉。此外,他还将君子和小人面对过失所采的不同反应进行对比,指出“君子唯恐有过,密访人之有言,求谢而思改。小人闻人之有言,则好为强辩,至绝往来,或起争讼者有矣。”
    2、谨言
    袁采在《处己》篇中也多次谈到“慎言”的问题。他说:“言语简寡,在我,可以少悔;在人,可以少怨。”说话简短或者少说话,对于个人来说,可以减少因为言语不周而造成的懊悔;对别人来说,可以减少(由于口无遮拦而招致)别人对我的怨忿。
    在与别人说话时,要注意说话的态度,要和颜悦色,避免言辞气暴厉,激人之怒。在生气的时候和别人说话更应该警惕不要伤害了别人,尤其要“诫酒后语”。古人谓“伤人之言,深于矛戟、”打人莫打膝,道人莫道实“。即便与人关系再为亲密,也“不可尽以密私之事语之”,否则,一旦关系破裂,别人握住了把柄。另一方面,即便与人关系再为恶化,“不可尽以切实之语加之”,若言辞过分,待怒气平息之后,则前言可愧。
    应敬重老人,多听老人言。袁采提出“浮言不足恤。”“君子之出言举事,苟揆之吾心,稽之古训,询之贤者,于理无碍,则纷纷之言皆不足恤,亦不必辩。”他认为,品德修养好的君子说话办事,如果能本着自己的良心,参考古代圣贤的遗训,向当代的贤明人士咨询请教,这样作出事来在道理上没有缺陷,对别人纷纷攘攘的议论自可以不必考虑,也不必去跟那些人争辩。此外,袁采还提出要警惕“小人”对自己的谀言。小人“彼其面谀吾而吾喜,及其退与他人语,未必不窃笑我为他所愚也。”因此,在《处己》篇中他也多处提到了要远“小人”。
    3、慎行
    袁采十分重视与乡亲的关系,为了和睦邻里,同时也为了自身的安全,他特意嘱咐在日常起居生活中,“舆马衣服不可鲜华”,若车马服饰过于奢华,乡里的亲戚多是生活贫困者,恐怕就会敬而远之,不与之亲近。其次,要衣服举止不要标新立异,“衣服举止异众,不可游于市”,否则,一定会遭到小人的侮辱。女人的服饰,只要干净整洁就可以了,“尤不可异众”。另外,不可轻受人恩,做到“施人勿念,受施勿忘。袁采还认为正人君子要主动远离一些有争议的人和事,如市井街巷、茶坊酒肆,都是小人杂处之地。他告诉子弟如果到这些地方去,”须当严重其辞貌“,这样才能不被轻视侮辱。”或有狂醉之人,宜即回避,不必与之较可也。“袁采这种谨小慎微、事事得其所处的态度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4、节用
    袁采在《处己》篇里反复嘱告子弟要牢记祖辈、父辈创业起家之艰难,不能耽于酒色博弈或不务正业,在日常用度上也要随其财力、各宜量节。凡事要早虑,有男教之生业,有女早为储蓄衣衾、妆奁之具,有老人则早备送终之具。在持家守业上,他还以“起家之人,生财富庶,乃日夜忧惧,虑不免于饥寒。破家之子,生事日消,乃轩昂自恣,谓‘不复可虑’”告诫子弟时刻要有忧患意识。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