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 > 校园国学 > 正蒙学堂 >

智慧做人两大秘诀:知者不失人 亦不失言

http://www.newdu.com 2017-12-05 文新传媒网-新民晚报 白子超 参加讨论

    文/白子超
    卫灵公篇载:子曰:“可与言而不与之言,失人;不可与言而与之言,失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
    与言,跟人言谈。之,学者们大多解作第三人称代词。从全句看,若作代词,为何不说“可与之言而不与言”?本文作结构助词,无具体意义。失人,指错过人才或朋友。失言,是说了不该说或不必说的话。失言应包含杨伯峻先生所说“浪费言语”之义,即“说了白说”,古棣先生对杨先生的批驳没有道理。
    
    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资料图 图源网络)
    用现代汉语意译此章:“应该跟人交谈而不谈,就会错过人才和朋友。不该或不必跟人交谈而跟人谈,属于言谈的失误,说了没用,白说。智者不会错过人才和朋友,也不会说不该说、不必说的话。”
    此章内容又是关于说话,一个生活中非常实际的问题。读《论语》,感到孔子的许多教诲具体且细致,生活气息极其浓厚。再一想,可断定孔子这些与人为善的言语,都是从生活正反面实践中总结而来,而绝非一拍脑袋就出来的空洞说教。琢磨此章,不能不说孔子之言确是真理,尽管这一真理看起来并不宏大。
    了解一个人,主要通过两条途径,一是察其言,二是观其行。故与人交谈,不仅可以得到诸多信息,而且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了解此人的能力、品质。所谓“不知言,无以知人也”(尧曰篇)。当今招聘人才,均有面试,面试主要不是看面相和形体,而是“与言”,在问答中粗略判断此人之优劣。
    两个陌生人可否成为朋友,往往也是一谈便知。“酒逢知己千杯少,话不投机半句多”。交谈之中,很快即可知晓两人是否趣味相投,是否志同道合,然后则不难断定今后之关系。
    还有一种情况,朋友有过错,我们应该指出却没有指出,那么无非两种可能:其一,朋友在错误的道路上越滑越远,最终我们失去了这个朋友;其二,朋友后来幡然醒悟,并怪罪我们当初为何不直言警告,说我们不够朋友,因而我们失去了这个朋友的友谊。
    对于何谓“失言”,据《说苑·杂言》载,孔子还有更形象的说明:“非其地而树之,不生也;非其人而语之,弗听也。得其人,如聚沙而雨之;非其人,如聚聋而鼓之。”对聋人击鼓,你说失在何处?荀子说的更决然:“非其人而教之,赍盗粮,借贼兵也。”(《荀子·大略》)赍音基,以物送人。不该教而教,无异于送粮食给强盗,借武器给内部作乱和外来侵犯的人。
    对什么人不该或不必言谈呢?愚以为似有以下几种。其一,预先已知其人一些情况,如呆傻,如极端偏执、不可理喻,如敌我严重对立,等等。其二,完全的陌生人,对其一无所知,显然不宜多谈、深谈。其三,“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雍也篇),对中等资质、水平以下的人,不能谈高深、玄奥的话题。一些人可能有这样的经验,即与造诣精深的学者或修行有年的和尚交往,他们往往是言简意赅,甚至沉默无语;这除了“道不同,不相为谋”(卫灵公篇)的因素外,还由于他们深知自己所说别人未必会懂,所以不说或少说。
    具有人生智慧的人,对人生、社会看得全面、透彻,在人际交往中审时度势,因人而异,谈吐得当,不会错失人才和朋友,也不会喋喋不休,甚至对牛弹琴,发生“失言”的事。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