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 儒学 > 古圣今贤 >

圣人说的话 都被后人给误解了(2)

http://www.newdu.com 2017-12-05 历史大学堂丨ID:oldmanno 舟子 参加讨论

    今之世,不闻有师,有辄哗笑之,以为狂人。
    到了今天(韩愈收徒是在803年前后,柳写此信是在813年,书信中的“今天”与韩老师任教相隔十年上下),就不再听说有老师了。如果有,人们就会哗然讥笑他,把他视为狂人。
    独韩愈奋不顾流俗,犯笑侮,收召后学,作《师说》,因抗颜而为师。
    只有韩愈奋然不顾时俗,顶着人们的嘲笑侮辱,招收后辈学生,写作《师说》,敢犯众怒,毅然决然地当起老师来。
    
    韩愈(资料图 图源网络)
    世果群怪聚骂,指目牵引,而增与为言辞。
    世人果然都感到惊怪,相聚咒骂,对他指指点点使眼色,相互拉拉扯扯示意,而且大肆渲染地编造谣言来攻击他。(以上几节译文摘自网络,略有添改,笔者于此谨向原创致以谢意!)
    此处我们可以展开联想的翅膀,试着还原一下当时的场景:路人甲:快看快看!姓韩的过来了(悄悄地)!路人乙:形样啊,还当老师呢(声音提高8度)!路人丙(“啪”一合褶扇,摇头晃脑道):孟子曰:“人之患在好为人师”。路人丁(以手掩口):我还听说……
    好了,写到这里,前面问题的答案似乎已经出来了,我们回过头来看一下——如果说本段首句是“因”的话,那么“果”就在这里了——正是因为有孟子的这句圣人之言在先,才导致了世人笑师,侮师,诬师这一流俗的形成,也使得这句圣人之言不仅成了流俗攻击“为人师”者的利器,而且还成了“堪为人师”者拒收学生的即漂亮又正当的借口。
    因此说,无论孟子说这句话的初衷多么饱含善意,但在客观上,却扼阻了师道的弘扬,迟滞了文明的进程。(这句话下的突兀,不免有“妄断”之嫌。好在前面有“似乎”“如果”二词,想来读者诸君不会太难为笔者。我故妄言之,您故妄听之。倘若您就此接受了笔者的这一论断,那本文“不要迷信”这一节就可以画上句号。不行,不行,韩老师还在半空中悬着呢!)
    那我们就来看看韩老师的下场。愈以是得狂名,居长安,炊不暇熟,又挈挈而东,如是者数矣。韩愈由此得到了“狂人”这一雅称,在长安城里呆不下去了,来不及等到饭做熟了吃上一口,就仓仓皇皇朝东边逃去了。这样的境遇发生了多次(离帝都东去洛阳,由四门博士改任洛阳令)。韩老师这下场,怎一个惨字了得!
    圣人曰:“苛政猛于虎。”鄙人曰:“流俗比狼恶啊!”
    接下来我们再来扒扒韩的《师说》,看看韩老师本人对“为人师”这个事是怎样看的。
    
    师说(资料图 图源网络)
    “古之学者必有师”—谁能生而知之无师自通?孔子只所以成为孔子,正是他终生践行“三人行,则必有我师焉”之结果。
    “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韩老师评判一个人够不够资格做老师就凭一个字——“道”。只要你比我先闻道,我就要向你求教;反过来,只要我闻道比你早,我就可以做你的老师。我或学或传古圣先贤之道,我有何患!我有何惧!我有的只是骄傲与自豪!
    “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别把“为人师”看成多大个事儿,其实就这么简单!就这么简单而已!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