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钱穆 钱穆(资料图 图源网络) 古人说:“诗言志,歌永言,声依永,律和声。”这里对诗和歌等已下了一个定义。《诗经》大概自西周起,其创作之年代约在西历纪元前1185年至585年之间,历时六百年之久(注:编者按:20世纪90年代表达完全的夏商周断代工程认定,武王伐纣的牧野之战在公元前1046年。如此则为四百七十年。),可说是三千年前之文学作品。 中国文学的发展是慢迟缓笃的。 《诗经》的话很美,如:“一日不见,如三秋兮!”这是三千年前的话,也说明古人已懂得美化用字,不用“三年”而用“三秋”,用“秋”来代替“年”字,这诗今日读来仍很朴,很美,只要把“秋”字稍作解释,连小学生也都能了解。 又如:“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注:“今我来思”一句,沪语便是:“今日我来哉!”即粤语“今日我来啦!”即“哉”与“啦”是同一意义的虚字和声符。“今我来思”亦可译作“现在我来哉”,但原句并未指明年月日,故怎么译都可。又如浙江绍兴语“入”,亦与沪语之“哉”完全相同。),雨雪霏霏。”这首诗是讲古人打仗,但与西方荷马史诗之风格意境完全不同。“思”是虚字,是一个声符,即沪语“哉”之意。 至于这里的“雨”字,可作名词或动词用,但“依依”两字,今日实在无法译成较妥当的白话。“杨柳”代表惜别之意有三千多年。树枝摇动有亲近之意,可以说,西方并没有如此传统的文化。中国三千年之古典文化,其简明乃有如此者。 中国三千年之古典文化(资料图 图源网络) 诗有六义,即全部《诗经》共有六义,即“风、赋、比、兴、雅、颂”。朱子说:“风、雅、颂为声乐部分之名,赋、比、兴则所以制作风、雅、颂之体也。”即是说,风、雅、颂是诗之体类分别,是文学的体格,赋比兴是作诗之方法,文学的技巧。 朱子又说:“风大抵是民庶之作,雅是朝廷之诗,颂是庙宇之诗。”即是说,“风”是社会的,“雅”是政治的,“颂”是宗教的。 诗是采诗之官采来的,故说:“孟春之月,群居者将散,行人振木铎,徇于路以采诗,献之太师,比其音律,以闻于天子。” 如此所采来的诗就是国风。又说:“国者,诸侯所封之域;而风者,民俗歌谣之诗。谓之风者,以其被上之化以有言,而其言又足以感人,如物因风之动以有声,而其声又足以动物也。” “古者采诗之官,王者所以观风俗,知得失,自考正也。” 故当时之诗,一言以蔽之,是由政府所汇集,故有政治意味。 现将《诗经》之六义简释于下: 风:有十五国风,是民间地方性的,有关风土、风俗之记载,《诗经》以这部分较易读。 雅:分小雅、大雅两种,用中国的西方口音来念。因周代当时所统治之中央政府在西方。当时之陕西音成为流行之官话,是政府性的,全国性的。“雅”比“风”难读,“大雅”尤其难读。 颂:颂者,容也,美盛德之形容,有周颂、鲁颂和商颂,共三颂。 赋:“直指其名,直叙其事者,赋也。”此为朱子所解释。 比:朱子说,“引物为比者,比也”。 兴:朱子说,“托物兴词,如《关雎》《兔罝》之类是也”。 “赋”是直指其名,直叙其事的意思,今举赋的例子如下: (一) 葛之覃兮,施于中谷, 维叶萋萋,黄鸟于飞, 集于灌木,其鸣喈喈。 葛是蔓生植物,排生于谷中。萋萋,盛貌。灌木是丛生短树。覃,音潭。喈,音几(jī)。 葛覃(资料图 图源网络) (二) 采采卷耳,不盈顷筐。 嗟我怀人,寘彼周行。 采,摘也,采采,即采了又采。卷耳,是植物名。寘,置也。周是大,周行(háng)是大道。 “比”是引物为比的意思,今举“比”的例子如下: 螽斯羽,诜诜兮。 宜尔子孙,振振兮。 螽,音终。螽斯是蝗虫之一类。羽,指翅膀。诜诜,和集貌,诜,音辛,多也。振振,兴盛貌。 “兴”是托物兴词的意思。今举“兴”的例子如下: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鸠是鸽子。鸽惯常是一对对的相处在一起,故托鸽兴起淑女君子,并非君子在河上见到洲中之鸽就想到女孩。 关雎(资料图 图源网络) 所谓兴者,发起也,动作也。 “大雅”与“三颂”(注:三颂即周颂、鲁颂与商颂。),都是纯赋体;“小雅”与“国风”,则比与兴较多。朱子以前所注《诗经》有毛公诗,毛公指出,在《诗》三百中,其中116首为兴,但未说赋与比。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