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 儒学 > 古圣今贤 >

德才不能兼备怎么办?

http://www.newdu.com 2017-12-05 光明日报 王兆贵 参加讨论

    
    任轶 绘
    “三家分晋”之前,晋国的智、韩、赵、魏四大世族,智氏的势力最大。执掌晋国大权的正卿智瑶,野心勃勃,欲吞并韩、赵、魏三氏一家独大。可到后来,反被韩、赵、魏联手所灭,其教训一直为后人引为鉴戒。
    智瑶虽然不是长子,但长相帅气,武艺高强,技能超群,且能文善辩,果敢刚毅,深得其父智宣子喜爱,于是便在家族会上拟议为接班人。不料却遭到了族人智果的坚决反对。智果说,智瑶很不厚道,要是立他为继承人,智氏宗族必亡!智宣子不听劝告,仍坚持立智瑶为嗣卿。无奈,智果只好另立门户为辅氏,以求保全。
    后来发生的事实果然不出智果所料,智瑶兵败被杀,智氏全族灭门,唯辅果得以幸免。司马光从中得出教训说,智瑶的灭亡,在于才胜于德。并指出,才与德是两个不同的概念,而世俗之人分不清,统称为贤,于是就看错了人。耳聪目明、坚强刚毅称为才;品行正直、公道平和叫作德。才是德之资;德为才之帅。接下来,他又将人才分为四类:德才兼备曰圣人;无德无才曰愚人;德胜于才曰君子,才胜于德曰小人。
    说到挑选人才的方法,司马光认为,如果找不到圣人、君子而任用,与其得到小人,不如得到愚人。这世上,圣人难求,君子难得,在只有愚人和小人可供选择的情况下,宁用愚人而不用小人,即使不能成大事,也不至于坏大事。自古以来的乱国之臣、败家之子,才有余而德不足,以致家破国亡的多了,岂独智瑶呢!即便在当今,因道德底线崩溃而作奸犯科者并不鲜见。来自权威媒体的调查分析表明,在服刑的犯人和落马的贪官中,高智商者比例突出。他们中,有不少都是极具天赋的能人。
    司马光的德才观,有他的道理,但非亘古不变的铁律,亦非普世共守的法则。在封建制度下,由历史潮流的大势所趋使然,得天下的开国之君,不乏才胜于德的枭雄;失天下的末代皇帝,也不乏德胜于才的明君。青史留名的将相中,也不乏才胜于德的能臣良将。管仲、李斯、苏秦、张仪等都是成大事者,但他们的品行却不敢恭维。战国时的吴起,为了求官拜将,曾杀死过三十多个嘲笑他的乡邻,母亲病逝也不回家奔丧,为取得鲁国国君的信任,竟杀死身为齐人的妻子。这样的德行不是一般的差,可他的历史功绩却极为卓越。
    这也说明,用人的标准也是因时势而异的。乱世与太平,开创与守成,对人才结构的需求并不相同。在争霸天下的杀伐中,德行尽管也很重要,但与才干相比退居次位。任用无德之人,至多会招致非议,而任用无才之人,说不定连老本都会输光。有鉴于此,现今有人总结说,有德有才,破格重用;有才无德,限制使用;有德无才,择岗录用;无德无才,坚决不用。(王兆贵)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